刘云鹏满百天那天,天气格外好。
清晨,刘建国把刘云鹏裹在小被子里,抱上了那辆旧自行车。
车把上挂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李秀兰准备的奶粉和尿布。
“路上慢点,别冻着孩子。”
李秀兰站在门口,反复叮嘱。
刘建国回头笑了笑:“放心吧,我会小心的。”
自行车在乡间小路上颠簸着,两旁的麦田刚抽穗,绿油油的,风一吹,泛起层层麦浪。
刘云鹏趴在刘建国怀里,小脑袋随着自行车的节奏轻轻晃着,偶尔睁开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的景象,又很快闭上眼睛睡去。
半个多小时后,刘建国到了镇上。
新华书店在镇东头,是两间青砖房,木门上的 “新华书店” 西个字漆皮己经掉了些,推开时发出 “吱呀” 的响声。
柜台后,同事老张正低着头整理书籍,听见动静,抬头一看,笑着说:“建国,你可来了!
这就是你家小子?
长得真精神。”
刘建国把刘云鹏放在柜台后面铺了棉垫的藤椅上,小家伙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盯着货架上五颜六色的书脊,小手在空中抓来抓去。
书店里满是纸墨香,混合着旧书特有的霉味,却让人觉得格外安心。
偶尔有顾客进来,脚步声轻得怕吵醒孩子。
有个戴老花镜的老奶奶来买针线活的书,看见刘云鹏,忍不住凑过来:“这孩子真可爱,多大了?”
“刚满百天。”
刘建国一边给老奶奶找书,一边笑着回答。
老奶奶摸了摸刘云鹏的小手:“眼亮得很,将来准爱读书。”
刘云鹏像是听懂了,咧开嘴笑了笑,露出没牙的牙龈。
中午,李秀兰提着保温桶来了,里面装着小米粥和炒鸡蛋。
三人坐在书店后门的台阶上,刘建国用小勺子喂刘云鹏喝米汤,李秀兰则在一旁擦他嘴角的残渣。
“今天生意咋样?”
李秀兰问。
刘建国叹了口气:“一般,上午就卖了三本书,一本《三国演义》,两本中小学课本。”
他顿了顿,又说:“老张跟我说,现在镇上的孩子都喜欢看连环画,咱们要是能进些连环画,说不定能多卖些钱。”
李秀兰点点头:“那挺好啊,就是不知道进书要多少钱。”
“我问过了,进十本连环画大概要十五块钱,要是能卖完,能赚八块钱呢。”
刘建国眼里闪着光,“等这个月发了工资,我就去进些试试。”
下午,书店里的顾客多了些。
有几个小学生背着书包进来,围着连环画的货架看。
刘建国趁机跟他们聊了聊,知道他们最喜欢《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吒闹海》这些故事。
“等过几天,叔叔就进这些书,到时候你们来买啊。”
刘建国笑着说。
孩子们高兴地答应着,蹦蹦跳跳地走了。
傍晚,刘建国抱着刘云鹏,和李秀兰一起回家。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乡间小路上。
刘云鹏趴在刘建国怀里,己经睡着了,小嘴巴还在时不时地动一下。
“今天鹏鹏在书店可乖了,没哭没闹。”
刘建国跟李秀兰说着白天的事,语气里满是骄傲。
李秀兰笑着说:“咱鹏鹏就是懂事。”
回到家,刘建国把刘云鹏放在炕上,然后去院子里喂鸡。
李秀兰则在厨房里忙活晚饭。
不一会儿,饭菜的香味就飘满了院子。
刘老根和王桂英也来了,一家人围坐在炕桌旁吃饭。
刘建国跟爹娘说了进连环画的想法,刘老根点点头:“这主意好,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看那些画书,准能赚钱。”
王桂英则给李秀兰夹了块肉:“秀兰,你多吃点,带孩子辛苦。”
夜里,刘云鹏睡熟后,刘建国在煤油灯下翻看着书店的账本。
账本上的数字不多,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
他算了算,这个月的工资加上卖书的提成,一共是西十二块钱。
除去生活费,还能剩下十块钱。
“再攒两个月,就能进更多的连环画了。”
刘建国心里盘算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李秀兰坐在一旁缝着小衣服,看着他专注的样子,也笑了。
窗外的虫鸣声此起彼伏,煤油灯的火苗轻轻摇曳着。
这个小小的家里,充满了温馨和希望。
刘建国知道,虽然现在的日子不富裕,但只要他努力,总能让日子越过越好。
他看着熟睡的儿子,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刘云鹏将来能有机会读书,走出这片土地,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