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托着下巴,啜一口茶,茶味苦涩。
"听说了吗?霍家的公子又被追债的堵在府上了,这都第几回了?"茶馆里的说书先生敲着惊堂木,引得满屋子人哄笑。
"霍家怎么就败落得这么快?前几年不还是县里首富吗?听说是霍员外迷上了西域胡商的生意,一船货被水匪劫了,欠下一***债。
"他放下茶碗,手指微微发颤。
这些闲言碎语,每一句都像刀子扎在他心口。
"霍公子还在准备科举?做梦呢!家里都被债主抄得干干净净了,还想中举?"他将银子丢在桌上,扬长而去。
回到破落的宅子,他发现院内站着几个面色不善的汉子。
"霍公子,您可回来了,"为首的大汉上前一步,眼中毫无敬意,"魏家主说了,再不还钱就拆了你家祖坟!"他紧紧攥着拳头。
从前世家公子的尊贵,到今日被人堵门的屈辱,这种心理落差比家道中落更令他痛苦。
"几位稍安勿躁,"他深吸一口气,拱手作揖,"请转告魏家主,下月初一必当奉上一半欠款。
""哼,这话我们听得耳朵起茧子了!"大汉啐了一口,"这次我们是带着命令来的——三日内还不上钱,就把你抓去当奴仆抵债!"他脸色倏地苍白。
"我自有计较。
"他咬牙说道。
待那些人离去,他冲进内院,浑身发抖。
母亲病倒在床,已经说不出话,只能用眼神安慰他。
父亲坐在窗前,神情恍惚,自从生意失败后,便时常如此。
"爹,"他跪在父亲面前,"我们欠魏家多少银两?""四百....四百三十两..."父亲喃喃道,"你学业尚未成,为父却害你至此..."他起身,眸光坚定。
"爹,我出去一趟。
"不等父亲回答,他便冲出了家门。
天色渐暗,他来到城南最繁华的街区,那里富商云集,酒楼勾栏一应俱全。
他恨这个地方,因为父亲就是在这里认识了那些西域商人,从而落入圈套。
但今日,他不得不来。
他径直走向一座挂着"流芳阁"招牌的高楼,这是城中最富盛名的青楼,也是他唯一能想到可能借到钱的地方。
他与这里的老鸨有些许交情,因为他时常为这里的姑娘们写诗词,换取微薄的银两。
"哟,霍公子大驾光临!"老鸨见他进门,挤出一脸笑容,"今儿是来寻乐子的?""王妈妈,"他勉强挤出笑容,"我想见闻夫人。
"老鸨的笑容僵在脸上。
"您说笑了,闻夫人何等身份,怎会见您这样的......""请您转告她,就说霍清愿以才学相献,只求一次机会。
"老鸨迟疑片刻,终究还是上楼去了。
他忐忑等待,心知闻氏乃是城中首富的遗孀,据说掌管着巨额财富和数不清的产业,但从不轻易见外客。
他这样冒昧前来,几乎是死马当活马医。
"夫人请您上楼。
"出乎意料,老鸨很快回来,脸上一副讶异神情。
他整理衣冠,随老鸨上楼。
推开雕花的门扉,一股淡雅的香气扑面而来。
他屏住呼吸,只见一位华服妇人正背对着门,站在窗前。
"霍公子,听说你找本夫人有事?"她的声音冷淡而优雅。
他深吸一口气,拱手一礼。
"草民冒昧打扰,实因家中变故,急需银两周转,闻夫人若能垂帘相助,霍家上下感激不尽。
""你倒是坦率,"闻夫人转过身来,露出一张精致的脸,"不过本夫人凭什么要借钱给你?"他咬咬牙,单膝跪地。
"夫人若肯相助,小生愿意...愿意...""愿意什么?"闻夫人的嘴角浮起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
"愿意为夫人效犬马之劳,无论差遣什么,万死不辞。
"闻夫人走近几步,他闻到一阵幽香,不由得心跳加速。
"抬起头来,"闻夫人命令道,"让我看看你。
"他缓缓抬头,对上那双锐利的眼睛。
"长得倒是不错,"闻夫人用折扇挑起他的下巴,"听说你才学出众,能诗善文?""不敢当。
""本夫人近来正好缺个能办事的人,"闻夫人沉吟道,"你若真有才学,或许可以一试。
"他心头一喜,却不敢表露。
"夫人但有所命,定当竭力而为。
""你欠了魏家多少银两?""四百三十两。
"闻夫人冷笑一声。
"不过是小数目。
"她走到桌前,写了一封信,盖上印鉴,递给他。
"拿这个去见魏家主,就说你以后在我手下做事,债务本夫人会代为清偿。
"他接过信,惊喜交加,正要磕头谢恩,闻夫人已摆手制止。
"不必多礼。
从明日起,你每日酉时来此听候差遣,若是表现得好,日后自有赏赐。
""是,夫人。
"他恭敬行礼。
"听说你家境败落,连吃住都成问题,"闻夫人微微一笑,"我在南街有处宅院,你可暂住。
明日自有人送你前去。
"他再次叩首谢恩,心中却五味杂陈。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与闻夫人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微妙的关系——他欠下的不仅是金钱,还有无形的枷锁。
但为了家人,为了那些压在他身上的债务,他别无选择。
第二日一早,他就拿着闻夫人的信去了魏家。
魏家主见了信,脸色顿变,立刻派人取来欠单,当场销毁。
"霍公子,早知道您与闻夫人有交情,我也不至于......"魏家主擦着汗,满脸谄媚。
"交情谈不上,"他淡淡道,"多谢魏家主不追究延期之事。
"离开魏家,他长长舒了一口气。
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心中却更加忐忑。
闻夫人会要他做什么?要付出什么代价?这些问题在他脑海中盘旋不去。
回家后,他见父亲精神好了许多,母亲也能坐起来喝些粥水,便将闻夫人帮忙的事简单说了,只是隐去了自己要为她效力的部分。
"闻夫人?"父亲皱眉,"她为何要帮我们?""她......她看重孩儿的才学,想聘我为幕僚。
"他半真半假地说。
父亲叹了口气。
"那闻家可不简单......你要小心为上。
"午后,有人来送宅院钥匙。
他随来人去看了那处院子,虽不算豪华,但干净整洁,还配有两个小厮伺候。
"这里以前是闻夫人招待宾客的地方,"领路的小厮介绍道,"如今给霍公子暂住,您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他心中惴惴,看着焕然一新的居所,总觉得是一场梦。
傍晚时分,他准时到了流芳阁。
闻夫人今日不在阁楼,而是在后院一处精致的小院中。
小院的布置与流芳阁的艳丽风格大相径庭,倒像是官宦人家的书房。
"霍公子,坐吧,"闻夫人示意他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自己则在案前翻看着账簿,"你可认得算盘?""略通一二。
""很好,"闻夫人推过来一本厚厚的账册,"这是本夫人在西市的几家店铺的账目,你先翻看,熟悉一下。
"他接过账册,仔细翻阅,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门道。
闻夫人的产业遍布城中,光是丝绸铺子就有三家,还有粮行、药铺、酒楼等等。
"夫人的产业真是......"他不由得感叹。
"这些不过是明面上的,"闻夫人放下手中的笔,"本夫人还有其他生意,日后你若表现得好,自会知晓。
"他低头应是,心中却更加忐忑。
接下来几日,他每天都去流芳阁向闻夫人汇报各家店铺的账目情况。
闻夫人似乎对他的表现还算满意,逐渐将更多的事务交给他处理。
一个月后的某日,闻夫人突然对他说:"今晚有客人来,你也留下。
"他不解其意,但不敢多问。
入夜,闻夫人换上一身华丽的锦袍,将他带到一间豪华的厅堂。
厅内已坐着几位贵客,见闻夫人进来,都起身行礼。
"诸位,这是新来的霍先生,今后会协助本夫人处理一些事务,"闻夫人介绍道,"霍先生,这几位都是本夫人的生意伙伴。
"他恭敬行礼,仔细打量着这几位"生意伙伴"。
一位是本地粮商李老板,一位是城南大盐商赵员外,还有一位戴着官帽,应该是衙门中人。
酒过三巡,几位客人开始谈论生意。
他才知道,闻夫人不仅经营着明面上的产业,还涉足盐铁专营,甚至与朝廷有着不为人知的合作。
"霍先生,听闻夫人说你才学出众,能否赋诗一首助兴?"李老板突然对他说。
他略一沉吟,朗声吟道:"金屋藏娇本旧闻,富贵荣华几度春。
若问此身何所恃,不过才学换浮沉。
"厅内一时寂静,随后爆发出一阵笑声和掌声。
"好诗!好诗!"赵员外拍案叫绝,"霍先生这诗里有话啊!"闻夫人的眼神变了变,但很快又恢复如常,举杯向他示意。
"霍先生诗才不凡,来,本夫人敬你一杯。
"他接过酒杯,心中忐忑。
自己的诗句里暗含自嘲,不知闻夫人是否会恼怒。
散席后,闻夫人单独将他留下。
"你的诗句颇有深意,"闻夫人冷笑道,"金屋藏娇,是在讽刺本夫人吗?""夫人明鉴,在下不敢,"他急忙解释,"只是应景之作,绝无他意。
"闻夫人盯着他看了许久,突然笑了。
"罢了,你能说会道,正合本夫人所需。
从明日起,你不必再去店铺查账,专门负责接待本夫人的客人。
"他心中一凛,明白这是提拔,也是一种考验。
翌日,闻夫人派人送来几套崭新的锦衣,还有各种文房四宝,俨然是要将他打造成一个像样的幕僚。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渐渐了解到闻夫人的真实身份——她不仅仅是一个有钱的寡妇,更是一个隐藏在商界背后的操盘手,连朝廷重臣都要给她三分面子。
而他,则成了闻夫人的门面,代表她与各路人物打交道,处理各种复杂事务。
三个月后,闻夫人对他的器重已是有目共睹。
不仅给了他专门的院落办公,还允许他以闻府幕僚的身份自由出入城中各大场所。
这一日,他正在处理一批货物的清单,忽听门外通报:"李小姐到访。
""请进。
"他抬头,只见一位身着淡绿色裙装的少女走了进来,正是李老板的千金。
"霍先生,"李小姐福了一礼,"家父让我送些账目来,请您过目。
"他接过账册,礼貌道谢。
"李小姐亲自跑一趟,辛苦了。
""霍先生客气了,"李小姐微微一笑,明眸皓齿,"听闻先生才学出众,小女子仰慕已久,借此机会前来请教。
"他有些受宠若惊,仔细看了看李小姐,发现她虽不及闻夫人那般雍容华贵,却有一种青春的明媚。
"不敢当,在下不过是个书生,有什么能请教的?""霍先生过谦了,"李小姐从袖中取出一张纸,"这是小女子近日所作诗句,想请霍先生指点一二。
"他接过纸张,只见上面写着几行娟秀的字迹:"春风十里不如你,世间珍宝难比拟。
若有缘分天注定,愿做襟上并蒂莲。
"他读完诗句,脸上微微发热。
这哪里是什么请教,分明是在表达爱慕之情。
"李小姐诗才横溢,在下佩服。
"他将诗还给她,故作镇定。
"霍先生不必客气,"李小姐脸颊微红,"家父说霍先生是闻夫人的红人,将来前程不可***。
小女子斗胆问一句,霍先生可有婚配?"他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他与闻夫人的关系本就微妙,如今又有李小姐这般直白的示好,实在令他措手不及。
正在他为难之际,门外又传来通报:"夫人到!"闻夫人款步走入,一眼就看到了站在一旁的李小姐。
"夫人,"李小姐急忙行礼,"小女子是来送账目的。
""哦?"闻夫人的眼神在他和李小姐之间扫了一圈,"李小姐亲自跑一趟,真是辛苦了。
""不敢当,"李小姐低下头,"小女子告辞了。
"待李小姐离开,闻夫人脸上的笑意慢慢消失。
"她送来什么了?""只是些账目,"他将账册递给闻夫人,"还有她自己写的诗句,想请我指点。
""哦?拿来我看看。
"闻夫人伸出手。
他犹豫了一下,从桌上拿起那张纸递给闻夫人。
闻夫人读完,冷笑一声。
"这丫头倒是大胆,竟敢对本夫人的人有非分之想。
""夫人误会了,"他急忙解释,"李小姐只是......""本夫人没空听你解释,"闻夫人打断他,"今晚到我院中来,有要事商议。
"说完,闻夫人转身离去,留下他一人忐忑不安。
夜幕降临,他按照约定来到闻夫人的院落。
闻夫人正在梳妆,见他进来,挥退了侍女。
"坐吧。
"他有些局促地坐下,不知闻夫人要谈什么"要事"。
"你现在在城中可有名声了,"闻夫人一边梳着长发,一边说道,"不少人都知道霍公子是闻夫人的得力干将。
""这都是夫人栽培之恩。
"他恭敬道。
"看来不少人对你有意思啊,"闻夫人突然转过身,直视他的眼睛,"李家的千金就不错,家世清白,又有几分姿色。
"他心头一跳。
"夫人的意思是......""本夫人没什么意思,"闻夫人的声音突然冷了下来,"只是提醒你,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本夫人能让你飞黄腾达,也能让你一无所有。
"他心中一震,明白了闻夫人的警告。
"夫人放心,在下不会忘记恩情。
""很好,"闻夫人满意地点点头,"如今你已经熟悉了本夫人的生意,是时候交给你一些更重要的事了。
"闻夫人从抽屉中取出一封信,递给他。
"明日你去一趟京城,将这封信交给礼部侍郎杨大人。
路费盘缠都已备好,你只管去办事就是。
"他接过信,心中思绪万千。
这是闻夫人第一次派他出远门,而且是去京城见朝廷重臣,显然是对他更加信任了。
"对了,"闻夫人又说,"你这次去京城,顺便看看科举的消息。
若是时间合适,不妨去试一试。
"他猛地抬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夫人的意思是......""本夫人知道你一直有科举的心愿,"闻夫人微微一笑,"若是能中举甚至中进士,对本夫人的生意也是有好处的。
"他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科举一直是他的梦想,但家道中落后,他不得不放弃。
如今闻夫人竟然支持他重拾旧志,这恩情比解救他于债务危机还要大。
"多谢夫人栽培!"他激动地跪了下来。
"起来吧,"闻夫人似乎心情很好,"你这次去京城,至少要半个月才能回来。
这段时间,本夫人会派人照顾你父母,你不必担心。
"他再次感激涕零。
第二天一早,他就动身前往京城。
临行前,他去看望了父母,告诉他们自己要去京城办事,还可能参加科举。
父亲握着他的手,欣慰地说:"孩子,你终于有机会实现你的梦想了。
"母亲则为他收拾了些换洗衣物,反复叮嘱他在外要保重身体。
出发时,闻夫人亲自送他到城门口,还给了他一块玉佩。
"这是本夫人的信物,到了京城若有困难,拿出此物可找杨大人帮忙。
"他接过玉佩,郑重地收好。
一路上,他想了很多。
从一个负债累累的落魄书生,到如今能够重新追逐科举梦想,这一切的转变都源于闻夫人的提携。
虽然他明白闻夫人对他的"栽培"绝非无缘无故,但他依然心存感激。
到了京城,他先去拜访了杨大人,将闻夫人的信交给他。
杨大人看完信,对他格外热情。
"原来是霍公子,闻夫人常在信中提起你。
"他一愣。
"夫人与大人常有书信往来?""当然,"杨大人笑道,"闻夫人可是本官的左膀右臂啊。
"他开始明白,闻夫人的势力比他想象的还要庞大,连朝廷重臣都与她有密切往来。
在京城的日子里,他一边处理闻夫人交代的事务,一边打听科举的消息。
得知今年的乡试已经结束,下一次要等来年,他有些失望,但也给了他更多准备的时间。
半个月后,他处理完事务,准备回城。
临走前,杨大人送给他一本书,说是闻夫人特意嘱咐的。
"闻夫人说,这本《资治通鉴》可助你科举之路,"杨大人拍着他的肩膀,"霍公子有闻夫人如此栽培,前途不可***啊。
"他接过书,心中更添一份感激和敬畏。
回城的路上,他想起这半年来的经历,恍如一场梦。
从负债累累到平步青云,这一切都因为闻夫人的出现而改变。
但同时,他也隐约感到一丝不安——闻夫人对他的控制似乎越来越紧,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掌握之中。
这种感觉让他既感激又恐惧。
回到城中,他先去拜访了父母。
让他惊讶的是,父母已经搬到了一处更好的宅院,家中添置了不少新物件,甚至还有两个仆人伺候。
"这些都是闻夫人安排的,"母亲欣喜地说,"她说你在京城办事有功,特意嘉奖的。
"他心头一暖,又添了一分对闻夫人的感激。
当晚,他去向闻夫人复命。
闻夫人见他回来,难得露出几分笑意。
"事情办得如何?""多亏夫人指点,一切顺利,"他恭敬道,"杨大人也托我向夫人问好。
""杨大人可有说什么?""他说夫人是他的左膀右臂。
"闻夫人轻笑一声。
"杨大人过誉了。
对了,他给你的书可还合用?""正是在下求之不得的,"他感激道,"多谢夫人挂念。
"闻夫人满意地点点头。
"从今日起,你不必每日都来此处了。
你可以在家中专心备考,每五日来一次,处理紧要事务即可。
"他惊喜交加。
"夫人此意是......""本夫人既然答应栽培你,自然言出必行,"闻夫人的声音温和了几分,"你若能中举,对本夫人也是一件体面事。
"他再次叩首谢恩。
就这样,他开始了科举备考的生活。
白天研读经史子集,晚上练习八股文章,每五日去一次闻府处理事务。
在闻夫人的安排下,他还结识了几位当地的举人和进士,向他们请教科举经验。
转眼间,又是三个月过去。
这一日,他正在闻府处理账目,忽然听见外面一阵嘈杂。
"夫人,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