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雨,洗礼了空气中的尘埃,早起阳光透过老式的木板窗,显得格外刺眼。
她醒了。
没有闹钟,没有助手的电话叫醒,她是被门外隐约的吆喝声和自行车铃铛叫醒的。
这种叫醒方式带着一种陌生的安定感。
她躺在床上,习惯性的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今天得日程,她突然意识到,密密麻麻的分钟会议、谈判、出差、己经从她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空白。
也许不能说是一片空白。
她起身,换上一身不起眼的深色长裤,将长发随意挽起,素面朝天。
镜子里的人脸色略有一些苍白,但眼神深处那抹过于锐利的光,似乎被顺城湿润的空气浸湿的稍微柔和了那么点,她试着弯了弯嘴角,做出一个轻松的表情,结果却实显得有些僵硬。
早起的集市,是她观察本地民生样本的初级调查的第一步,这是她融入计划的一部分。
早市位于穿过巷子的河边两旁,顺着墨绿色的石板路,道旁两侧挤满了摊位,喧闹的集市,琳琅满目的各种物品,蔬菜堆积成的小山,鲜活的御在水里游走,等着被售卖的家禽,在咕咕的叫着,热腾腾的早点,热气混着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叶知瑶走在其中,显得格格不入。
她的步伐太快,有着极强的目的性,不太像来逛集市,倒是更像来是做调查的。
她的目光扫过摊位,下意识的对菜品进行评估:人群流量、货品周转率、价格浮动区间,竞争差异、货品质量对比。。。。。。她在一个卖山货的摊位上停下,老板娘热情地招呼:‘来点山货吗?
妹子,早上刚到的,很新鲜。
’叶知瑶的目光落在这些山货上,品相参差不齐,包装简陋,甚至刻意说没有任何包装,知识放在地上。
“这种榛子,品级区分不明显,二级和三级的,大的和小的混着一起卖,拉低了整体价值。”
一个冷静的声音在她的脑子里响起:“如果用简易分拣筛进行粗粉,二级品用带有品牌包装袋进行包装,并强调商业首送,单价至少可以提高15%-20%,三级的可以破壳,卖给食品加工商,附加值更加高。”
话到嘴边,将那几乎要脱口而出的“建议”,活生生的憋了回去。
她胡乱的指了一下:“这个怎么卖?”
“妹子好眼光,这一堆算你十块钱”老板娘爽快道。
叶知瑶付了钱,接过那个沉甸甸的塑料袋。
他又再一次感受到了,具体而又沉甸甸的触感。
她继续的往前走,看到一位老奶奶坐在小马扎,面前摆着几个篮子,篮子里面是一些手工做的鞋垫和刺绣品。
针脚细密,图案是传统的花鸟,但样式比较复古,几乎无人问津。
老奶奶的眼神有些浑浊,只是安静地看着来往的行人,并不吆喝。
她的目光扫过哪些刺绣品,大脑再次不受控制地开始分析:优势:手艺精湛,纯手工,传统图案。
劣势:产品实用性低,鞋垫需求萎缩,设计过时,无品牌,渠道单一,目标客户错位(早市非目标群体)。
机会点:开发文创产品(香囊、杯垫、),与本地新兴民宿合作,作为特色礼品,嫁接线上平台,文艺爱好者、传统文化爱好者。。。。她的嘴巴动了动,一种熟悉的、想要“解决问题”的冲动在她体内觉醒。
她几乎能看到一套完整的、从小规模试点到推广的策划案雏形。
但是他只是沉默的走了过去。
就像昨天看着那对争吵的夫妻一样,她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过客。
她买完需要简单的食材,准备离开。
就在经过一个拐角的时,一阵稍微激烈的争执声引起她的注意。
是那个卖山货的老板娘,正在和一个穿着制服、戴着红袖章的市场管理员样子的人争论。
“怎么就不能摆了?
我天天都摆在这里!
凭什么让我挪到最里面去?”
老板娘脸涨的通红,声音又急又委屈。
“规定就是规定!
这里不能摆摊,影响通行!
跟你说了多少次了!
再不走就没收了!”
管理员语气强硬,手指着里面最偏僻阴暗的角落。
叶知瑶看到老板娘眼里瞬间涌上的无助和愤怒,她双手紧紧抓着箩筐边缘,指节发白。
哪个角落几乎没有人流,挪过去,意味着她今天可能一份都卖不出去。
周围的人在围观,但大多数都只是看着,窃窃私语,没人上前。
叶知瑶的脚步停了下来。
她的大脑飞速运转,像一台精密仪器瞬间捕捉到了关键信息:市场规定存在模糊地带,管理员执行有弹性空间。
管理员的态度并非完全基于规定,更有可能是一种权利的彰显,或与老板娘之间有过节。
冲突核心:摊位位置首接影响生存利益。
最优解:不是硬碰硬,而是提供一个双方都能下的台阶,快速平息事端,保住摊位。
她的身体比思维更快一步。
她走上前,没有看到管理员,而是径首走到老板娘身边,用不大但足够清晰的声音,带着一点刚刚好的,属“吴悦”这个身份的怯生和好奇,开口。
“王阿姨”她刚才付钱时瞥见了摊主微信收款码上的姓氏,“您上次跟我说帮我留的顶级松茸,我给客户打电话确认一下送货时间,您这边大概多久能收摊?
客户催得急。”
空气瞬间安静了一下。
老板娘愣住了,茫然地看着她。
管理员页愣了一下,目光转向叶知瑶。
叶知瑶微微侧身,仿佛刚看见管理员,露出一个略带歉意和讨好的、极其自然的微笑,这次她做的很成功:“不好意思啊,同志,耽误您工作了,阿姨这边有个急单,是给城里大酒店送的货,那边催得紧,您看能不能通融一下,让她把这单赶紧忙完?
就一会儿,保证不挡路。”
她的话里埋了几个关键点:1.有“重要客户”(施加一点微小压力)。
2.是“急单”,需要时效。
3.“不堵路”(承认并愿意遵守规定);4.“一会儿”(给出明确时限)。
她的语气温和谦卑,逻辑清晰,给了一个完美,双方都能接受的理由。
管理员的脸色缓和了一些,他看了看叶知瑶,又看了看一脸茫然的老板娘,哼了一声:“快点啊!
弄完了赶紧收拾!
别堵着路!”
说完背着手走了。
老板娘还在震惊中,张着嘴看着叶知瑶。
叶知瑶垂下眼眸,轻声快速道:‘阿姨,您先忙吧,我走了。
’说完,不等对方反应,拎着自己的菜袋,转身融入人流,很快消失不见。
她走的很快,心脏跳的有些快。
不是因为害怕。
而是因为一种久违的、高效解决了一个微小难题后的本能兴奋感。
像一台许久未用的顶级发动机,哪怕只是点了一下火,也发出了低沉而精准的轰鸣。
她深吸了一口气早是混杂的空气,那里面充满了生鲜、泥土和人间的气息。
她克制了自己去分析那个刺绣摊,却没能完全忍住,出手干预了另一件事。
这台精密仪器,似乎碰到“问题”,就无法真正的待机。
她抬头,看了看顺城上空那片被屋檐切开的天空。
路还很长。
她得学着,真正的“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