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墨墨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槐下时光

第暖愈日常与动漫羁绊章

发表时间: 2025-10-17
槐下时光:暖愈日常与动漫羁绊(最终定稿)第一章:社团旧影与未说的抱歉(林溪的梦想救赎)2027年春,樱漫画馆的玻璃窗上贴着新海报——“《魔道祖师》《紫罗兰永恒花园》同人手绘征集,优秀作品印成帆布袋”。

林溪蹲在柜台后调颜料时,手机突然弹出一条好友申请,备注栏写着“大学动漫社·小雨”。

指尖顿了顿,她想起七年前那个暴雨天:社团活动室里,大家围着《魔道祖师》舞台剧剧本吵架,小雨哭着说“爸妈说搞动漫没前途,我要退社了”,她攥着写满台词的手稿,旁边放着刚打印的《紫罗兰永恒花园》薇尔莉特人设图,却没敢说出“我也想坚持”。

通过申请的瞬间,消息弹了进来:“溪溪,我在你画馆附近!

当年的剧本,还有你画的薇尔莉特,你还留着吗?”

半小时后,穿职业装的小雨坐在画馆角落,手里捧着林溪找出来的泛黄剧本和人设图,指尖划过“魏无羡”的台词,红了眼眶:“我后来当了会计,每天算报表,却总梦见咱们在操场练舞台剧,你教我画薇尔莉特的机械臂。”

林溪递过一杯温芋圆,轻声说:“现在也不晚。”

——她今年29岁,三年前从深圳的商业动漫公司辞职,宁愿降薪也要调回老家分公司,就想躲开“批量生产的无灵魂插画”,做真正能暖到人的动漫内容。

接下来的两个月,画馆成了“社团重启基地”。

林溪联系上当年的社员:做设计的阿哲、会配音的小夏,甚至请老周用槐木做了“云深不知处”样式的舞台小道具,还有《紫罗兰永恒花园》里的钢笔造型摆件。

陈屿则帮他们整理场地,还在画馆门口支起小摊,煮芋圆免费给排练的人当夜宵,手机里循环播放着RADWIMPS的《スパークル》,旋律里藏着重逢的暖意。

演出那天,小宇抱着煤球坐在第一排,煤球脖子上挂着迷你“随便剑”挂件。

当《无羁》的旋律响起,魏无羡的扮演者(小雨客串)念出台词“管他熙熙攘攘阳关道,我偏要一条独木桥走到黑”时,林溪突然听见身后有人抽气——是她妈妈,手里攥着刚买的樱花糕,轻声说:“早知道,当年该支持你。”

幕间休息时,音响里换成了《Believe in...》,林溪看着妈妈偷偷临摹薇尔莉特的侧脸,眼眶一热。

演出结束后,小雨抱着林溪哭:“谢谢你们,让我圆了梦。”

陈屿站在老槐树下,看着林溪笑弯的眼睛,悄悄在账本上写:“2027.4.15,溪溪的社团演出成功,《スパークル》的旋律里,她比舞台上的灯还亮。”

第二章:画馆里的故事簿(群像治愈)故事1:张爷爷的“蓝忘机与槐花”张爷爷每周三都会来画馆,每次都画“老槐树+一个穿蓝布衫的女人”,笔触颤巍巍的。

林溪发现,他画的女人总戴着类似《天宫赐福》里谢怜的斗笠,背景里的槐树叶片却总带着《夏目友人帐》里的温柔笔触,却从不涂色。

“奶奶生前总说,戴斗笠能挡雨,”张爷爷擦了擦眼镜,“她走后,我总梦见她在槐树下等我,手里拿着槐花糕,像夏目遇到的那些温柔妖怪。”

林溪和陈屿偷偷帮他改画:在斗笠上添了淡蓝色花纹(像《天宫赐福》里的仙乐国纹样),把槐树叶子涂成浅绿,还在角落加了只蹲坐的煤球,像极了《夏目友人帐》里的猫咪老师。

改画时,陈屿特意放了吉森信的《春を知らせるもの》,旋律轻得像槐花飘落。

当张爷爷看到画时,眼泪滴在画纸上:“像……真像她还在的时候。”

后来,他们把这幅画印在帆布袋上,张爷爷每天买菜都背着。

有次林溪路过菜市场,听见他跟摊主说:“这是我老伴,还有画馆的小猫煤球,像夏目身边的伙伴,陪我呢。”

那天傍晚,画馆里循环着刘若英的《后来》,张爷爷跟着哼“后来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老槐树的影子在画纸上晃啊晃。

故事2:高三女生的“夷陵老祖与勇气”17岁的小楠躲在画馆哭时,手里攥着《魔道祖师》漫画,课本上写满“妈妈说学动漫没用”。

林溪递给她一张画纸:“你看魏无羡,被人误解还坚持走自己的路,就像《玉子爱情故事》里的玉子,敢为喜欢的事拼一次。”

小楠试着画“夷陵老祖在槐树下练剑”,陈屿帮她把剑穗画成槐花形状,还放了梁静茹的《勇气》当背景音:“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

他们找小楠妈妈聊天时,特意翻出画馆的盈利报表,还有小楠画的《玉子爱情故事》同人图:“您看,喜欢动漫也能养活自己,小楠有天赋,别让她留遗憾。”

高考前,小楠来画馆送了幅画:魏无羡笑着比“耶”,旁边的玉子举着打糕,背景是老槐树。

放榜那天,小楠举着动漫专业录取通知书跑进来,画馆里立刻响起《五等分の気持ち》,轻快的旋律里,煤球也跟着“喵”了一声,像在恭喜。

故事3:分手情侣的“太子悦神与重逢”一对情侣来画“分手纪念画”:男生画了女生爱吃的芋圆,女生画了男生喜欢的《天宫赐福》谢怜。

林溪看着画,突然说:“谢怜等了花城八百年,你们才在一起两年,要不要再试试?

你看《君の名は。

》里,泷和三叶跨越时空都能重逢呢。”

陈屿端来两碗芋圆,笑着放了山崎将义的《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当年我和溪溪也吵过架,后来发现,能一起吃芋圆、一起喜欢同一部动漫的人,不容易。”

男生盯着画里的谢怜,突然开口:“我记得你说谢怜温柔,我总学他给你买奶茶;你说《君の名は。

》感人,我们还一起去看了三遍。”

女生红了眼:“你也记得,我总把芋圆里的珍珠挑给你,像三叶给泷带口嚼酒。”

三个月后,这对情侣来画“复合纪念画”,画里谢怜和花城站在槐树下,泷和三叶举着芋圆碗,旁边是他们俩。

那天画馆的背景音乐是光良的《童话》,“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旋律甜得像芋圆里的蜜。

画馆打烊时,老周来送刚做好的《陈凡修仙传》灵植木牌,顺口提了句:“上周去外地漫展,看见个画《紫罗兰永恒花园》的摊位,摊主姑娘摆了个‘少糖芋圆’的小木牌,说以前总跟朋友一起吃——看模样,倒有点像你之前提过的叶小樱。”

陈屿正擦着画具,闻言顿了顿,转头给林溪递了块刚煮好的芋圆:“尝尝,今天的糖放得刚好。”

林溪咬着芋圆笑,看见他眼里没有半点过去的涩,只有此刻的暖。

第三章:婚后的小褶皱与甜(方向4·真实日常)挑战1:画馆的“网红竞争与坚守”巷口开了家网红动漫店,低价卖劣质周边,抢了画馆不少生意。

林溪看着冷清的画馆,蹲在煤球旁边叹气:“要不我们也降价吧?”

陈屿却翻出账本,指着上面的记录:“你看,张爷爷的帆布袋、小楠的录取通知书画,咱们的画馆不止卖东西,还卖回忆。

就像《紫罗兰永恒花园》里的薇尔莉特,用书信传递真心,咱们用画和歌暖人心。”

他们决定做“定制手绘+芋圆套餐”:顾客可以画“自己和喜欢的动漫角色”,送一碗少糖芋圆。

老周帮他们做了《陈凡修仙传》里的“灵植”造型木牌,还有《紫罗兰永恒花园》的钢笔摆件,挂在画馆门口——木牌是用陈屿父亲留下的旧锯子做的,老周特意磨亮了木柄,说“这锯子以前修桌椅,现在传情,值了”。

小宇带着同学来打卡时,陈屿放了《孤勇者》:“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孩子们跟着唱,瞬间把画馆变热闹了。

慢慢的,画馆又火了。

有天网红店老板来买芋圆,看着墙上的画和播放列表里的《secret base ~君がくれたもの~》,轻声说:“你们这才是真的喜欢动漫,我输了。”

那天陈屿在账本写:“2027.10.2,守住了初心,像《进击的巨人》里的调查兵团,没放弃信念。”

挑战2:怀孕后的“带娃与煤球”林溪怀孕后,林溪妈妈来帮忙,却总说“煤球掉毛,别靠近宝宝”,把煤球的小窝挪到阳台。

煤球缩在窝里不出来,陈屿看着心疼,偷偷把它抱进卧室:“煤球也是咱们家的成员,就像《猫的报恩》里的猫男爵,会守护家人。”

后来,他们一起给宝宝画动漫摇篮:侧面画着《魔道祖师》的小兔子,床头画着《紫罗兰永恒花园》的小纸人,还在摇篮边放了煤球的小垫子。

林溪妈妈看着煤球乖乖趴在垫子上,又听见画馆里放着林忆莲的《至少还有你》,突然说:“算了,以后你就陪宝宝睡觉吧,像个小守护者。”

宝宝出生那天,陈屿在账本上写:“2028.3.1,女儿小槐出生,煤球守在摇篮边,《二人の時間》的旋律里,我们有了完整的家。”

——两年前父亲走的时候,他以为老家只剩回忆,现在才知道,有爱的地方,就是家。

日常:小槐的“动漫启蒙”小槐三岁时,第一次拿起画笔,画了个圆滚滚的东西,说:“这是祢豆子,还有煤球,像《夏目友人帐》的猫咪老师。”

林溪笑着把画贴在墙上,旁边是陈屿画的“小槐和煤球在槐树下吃芋圆”,画角标着“背景音乐:《恋爱サーキュレーション》”。

小槐学步那阵,总爱抓着煤球的尾巴当“扶手”,煤球从不反抗,只会慢悠悠地跟着挪步,尾巴被扯得弯了也不闹。

有次小槐摔哭了,煤球还叼来一本翻旧的《夏目友人帐》漫画,用脑袋蹭她的手背——陈屿赶紧把这一幕拍下来,存进“故乡的春”相册,备注“2028.10,煤球和小槐的第一次‘守护’”。

周末带小槐去漫展,她穿着《魔道祖师》的小兔子衣服,举着棉花糖,指着谢怜手办说:“爸爸,这个叔叔戴斗笠,像张爷爷画里的奶奶!”

陈屿翻出当年叶小樱送的旧荣耀10,里面存着《无羁》《スパークル》还有《错位时空》,小槐跟着哼“我吹过你吹过的晚风”,奶声奶气的。

晚上回家,小槐躺在摇篮里,陈屿哼着《春を知らせるもの》,林溪轻轻拍着她:“以后呀,妈妈教你画动漫,爸爸给你煮芋圆,咱们一家人,还有煤球,永远在一起。”

婚后暖片段1. 婚礼的小彩蛋交换戒指时,陈屿的戒指托是父亲旧锯子雕的槐树叶,他轻声说:“我爸以前用这锯子给我做弹弓,现在看着咱们成家。”

后来音响换成《なつかしみの向こう側》,林溪笑:“第一次看《天气之子》,你偷偷擦眼泪的样子,我还记得呢。”

2. 旧手机与新故事小槐五岁翻出荣耀10,陈屿打开放《鬼灭之刃》角色歌:“这是爸爸以前朋友送的,她也喜欢动漫。”

他把小槐画的“全家福”贴在手机旁,“以前的回忆和现在的我们,都珍贵。”

3. 煤球的慢时光煤球七岁时走路变慢,小槐总把芋圆凉透了喂它:“你慢慢吃,我等你。”

陈屿在账本画下这一幕,写着:“2034.10,煤球还在等小槐放学,就像当年在槐树下等我们那样。”

林溪给它缝了旧毛衣小垫子,暖得煤球总趴在上面打盹。

老槐树下的灯亮着,煤球趴在门口,听着屋里的笑声,尾巴轻轻晃着。

风里飘着槐花的香,还有《天宫赐福》里的台词——“为你花开满城,为你灯明三千”,混着《至少还有你》的旋律,像在诉说着这个家的温暖,还有未完的、与动漫相伴的日子。

槐下时光:岁岁年年槐花香(长篇后续)第西部:槐下少年时(2035-2040)第一章:拆迁公告与槐树叶的焦虑(2035年春)2035年3月12日,陈屿刚把煮好的芋圆端上桌,就听见巷口张爷爷急促的拐杖声。

张爷爷对着拆迁公告发呆,手指反复摩挲“樱漫画馆”西字:“陈小子,这树……也要挪?”

陈屿看向老槐树,新芽像缀在枝桠上的绿米粒。

林溪举着手机跑来,屏幕里小槐的语音带着哭腔:“妈妈!

画馆会不见吗?

我还没给煤球画春天呢!”

那天画馆没开门,陈屿把账本摊在槐树下——开馆以来的细碎痕迹都在纸页上泛着旧光。

林溪捡了几片槐树叶拼成“画馆”:“咱们不能让它拆。”

巷尾传来行李箱声,被辞退的沈晓棠抱着动漫手稿脸色苍白,陈屿递过温芋圆:“先坐下,一起想办法。”

接下来半个月,巷子里的人像拧成了一股绳。

张爷爷翻出1980年的结婚照,照片里槐树己合抱粗;老周找出陈屿父亲1998年的笔记本,红着眼递过来:“你爸当年就说,这巷里的东西得好好守着。”

小槐在画馆门口摆了“槐下故事角”,给路人讲家里的琐事。

城管拍了照片发公众号,标题是《老巷里的小温暖,不该被拆迁抹去》。

沈晓棠熬夜画了30帧“老槐树动漫手书”,最后一帧是所有人手拉手站在槐树下,字幕写着“我们的家在这里”,手书一夜转了五万次。

市文物局的王科长围着老槐树转了两圈,翻完账本说:“这树是三级古树,画馆符合‘微改造’保留条件。”

傍晚,巷子里的人在槐树下煮了一大锅芋圆,沈晓棠架着手机首播,弹幕满是“恭喜”。

陈屿在账本上画了棵带新芽的老槐树,旁边写:“2035.4.18,槐树叶没白落,我们没白守。”

第二章:沈晓棠的“废稿”与画馆的新角落(2035年夏)2035年7月,沈晓棠抱着一摞画稿冲进画馆,蹲在角落撕纸——半张《咒术回战》五条悟的画露出来,却被黑马克笔涂得一团糟。

“老板说我画的没灵魂,改了七遍眼睛还是不行……”她声音闷在膝盖里。

林溪递过冰芋圆,把碎稿抚平:“你看这线条多有力量,只是没遇到懂你的人。”

她翻出自己2018年的手稿:“这是我躲在厕所画的,老板说‘商业插画不需要情绪’,可没情绪的画才没灵魂。”

陈屿端来红豆:“要不搞个‘动漫人的小烦恼’展?

让大家看看好作品都是改出来的。”

一周后,靠窗位置成了“废稿角”:墙上贴满修改痕迹,五条悟的眼睛改了七次,最显眼的是张薇尔莉特的画,机械臂上画着槐树叶,旁边写“第15次修改,没画好但不想放弃”。

桌子上的速写本里,夹着陈屿的便签和小槐画的煤球头像。

开展那天,张爷爷看了很久:“这些画里有劲儿,像我年轻时种庄稼,得慢慢熬。”

《动漫周刊》的编辑周明蹲在废稿角看了一小时:“你画的‘挣扎感’很真实,我们在做‘普通人的动漫梦’专栏,要不要写连载?”

后来沈晓棠的连载《巷子里的画稿》火了,每章结尾都有张槐树叶插画。

她在画馆留了固定座位,桌上总放着陈屿煮的芋圆。

陈屿在账本上画了“废稿角”的速写,旁边写:“2035.8.21,废稿不是没用的稿,是没被看见的心意。”

第三章:小槐的动漫比赛与“不务正业”的质疑(2037年秋)2037年9月,小槐抱着画夹冲进画馆,脸上挂着泪。

她把《槐树下的守护者》往桌上一放——煤球趴在槐树根上,陈屿端着芋圆碗,林溪坐在画架前。

“王老师说我画得不好,说动漫不务正业,让我画宇航员或者老师。”

陈屿蹲下来,翻开2014年的账本:“爸爸当年喜欢的事也被说‘不务正业’,但喜欢的事哪有这说法?

我最遗憾没为喜欢的事再勇敢点。”

林溪找出大学社团的舞台剧视频:“妈妈当年也被说‘搞动漫没前途’,但偷偷排练后,同学说‘原来动漫也能这么动人’。

比赛不是为了获奖,是让更多人看到你画里的家。”

接下来一周,陈屿每晚陪小槐改画。

改到深夜时,陈屿悄悄在画稿背面写:“你画的不是动漫,是咱们的家。”

比赛那天,陈屿煮了加珍珠的芋圆,林溪给小槐扎马尾,发绳系了片干槐树叶。

小槐站在评委面前大声说:“这是我的家,我喜欢动漫,因为能把爱的人、爱的家画下来,永远不消失。”

主评委李教授站起来:“你的画有温度、有生活,有别人没有的‘根’。”

小槐得了“最具生活气息奖”,奖状上写着“于平凡处见温暖”。

陈屿在账本上画了小槐举奖状的样子,旁边写:“2037.10.7,我的女儿,比当年的我勇敢,更懂‘喜欢’的意义。”

第西章:张爷爷的“最后一幅画”与槐树种(2039年冬-2040年春)2039年冬天来得早,张爷爷每周三还来画馆,坐在老位置画“槐树下的老伴”。

他的手越来越抖,却总能准确画出老伴的蓝布衫和槐树下的槐花糕。

“画馆里暖和,有槐花香,像你奶奶在的时候。”

他喝着姜茶说。

12月的一个下午,张爷爷的画笔突然掉在地上,手己经握不住笔了。

“陈小子,我想再看一眼春天的槐树,想给你奶奶画张带新芽的画。”

张爷爷没等到春天。

2040年正月十五,张明从上海赶回来:“爷爷走了,手里攥着张没画完的槐树叶。”

葬礼后整理遗物,陈屿发现牛皮纸袋,里面装着槐树种和纸条:“2039年春天的种,种在画馆门口,我不在了,树还能陪着你们。”

2040年4月5日,众人在画馆门口种了小槐树。

小槐把张爷爷的画稿铺在新土上:“张爷爷,小槐树发芽了。”

张明蹲下来:“我辞了上海的工作,回来帮陈叔打理画馆,帮您守着这棵树。”

沈晓棠在连载加了一章《槐树下的约定》,结尾写:“有些人不会真的离开,他们会变成槐树叶、槐树种,变成巷里的风。”

陈屿在账本上画了两棵槐树,一棵老的枝繁叶茂,一棵小的新芽嫩绿,旁边写:“2040.4.5,张爷爷没走,他变成了槐树叶,落在春天里。”

第五部:槐序与少年游(2041-2045)第一章:煤球的“最后一个冬天”与小槐的约定(2041年冬-2042年春)2041年12月,雪下得很大,煤球己经16岁了,大多数时候缩在棉窝里,只有闻到芋圆香才慢慢挪过来。

小槐每天放学回家,先给煤球喂温牛奶,坐在它旁边读动漫杂志。

12月25日,煤球突然不吃东西了。

医生说:“它年纪大了,好好陪它最后几天吧。”

晚上,小槐拆了自己的围巾,给煤球缝小垫子。

煤球舔了舔林溪的手,慢慢闭上了眼睛。

他们把煤球埋在老槐树下,旁边种了株麦冬草——小槐说麦冬草冬天也绿,煤球不会冷。

她在石碑上画了煤球的头像:“煤球,我会记得你陪我长大的每一天。”

2042年2月14日,张明抱来一只小猫,浑身雪白,只有尾巴尖是黑的。

“叫‘槐序’吧,是春天的意思,像煤球一样陪着我们。”

小槐说。

槐序渐渐适应了画馆生活:早上蹲在芋圆锅旁等牛奶,下午趴在小槐画稿上扫尾巴。

小槐用煤球的旧围巾布料给它做新垫子,绣了片小槐树叶。

陈屿在账本上画了只白小猫,尾巴尖黑,旁边写:“2042.2.14,槐序来了,煤球的温暖还在,画馆的守护还在。”

风里飘着春天的气息,老槐树的新芽刚冒出来。

槐序趴在小槐怀里,小槐坐在槐树下读《巷子里的画稿》,阳光落在她们身上,暖融融的,像煤球的呼噜声。

第五部:槐序与少年游(2041-2045)续第二章:初中动漫社与“不被允许”的秘密基地(2042年秋)2042年9月,小槐背着画夹走进初中校门,书包上挂着槐序造型的钥匙扣。

开学第一周,她就找班主任申请组建动漫社,却被德育主任叫到办公室:“初中要以学习为主,动漫社太影响成绩,不准建。”

小槐攥着申请单走出办公室,傍晚躲在画馆二楼,把自己的委屈画在纸上——纸上的自己缩在槐树下,旁边是耷拉着耳朵的槐序。

林溪端着一碗芋圆上来,看见画稿笑了:“妈妈当年在大学申请社团,也被老师说‘不务正业’,后来我们把活动室藏在教学楼顶楼,偷偷排练。”

陈屿跟着上来,手里拿着几张画纸:“要不把画馆二楼当你们的秘密基地?

我和你妈妈帮你们收拾出个小空间,放画架和电脑。”

小槐眼睛亮了,当天就约了班里喜欢动漫的同学——会写剧本的李响、擅长配音的赵萌、爱做手工的孙瑶,周末一起在画馆***。

第一次活动,李响带来写好的剧本《槐序的一天》,讲槐序在画馆里的日常;赵萌试着给槐序配音,学猫叫学得惟妙惟肖;孙瑶用卡纸做了槐序的小模型,还粘了片真的槐树叶当装饰。

槐序蹲在画稿旁,尾巴扫过纸页,留下淡淡的痕迹,小槐笑着把它抱起来:“你也来当我们的‘特邀演员’吧!”

没过多久,德育主任就找来了。

他推开画馆二楼的门,看见几个孩子围在电脑前剪视频,桌上放着画稿和手工材料,脸色沉了下来:“你们这是违反校规,再这样下去,我要找家长谈话!”

小槐回家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陈屿敲门进来,给她看手机里的照片——2025年林溪在旧物市场找到祢豆子钥匙扣的样子,2026年画馆开业时小宇抱着《鬼灭之刃》的样子:“喜欢的事,不是别人说‘不允许’就该放弃的。

明天我和你妈妈去学校,跟主任好好说说。”

第二天,林溪把画馆的账本和小槐的画稿递给德育主任:“您看,小槐画的都是身边的事,是她对生活的观察;我们开画馆这么多年,见过很多孩子因为动漫变得更有创造力。

我们保证,社团活动只在周末,绝不影响学习。”

陈屿补充道:“要是您不放心,随时可以来画馆检查,也可以看看孩子们的作品。”

德育主任翻着小槐的画稿,看到《槐序的一天》里,槐序帮陈屿递芋圆、帮林溪捡画笔的场景,沉默了很久:“那就试试吧,要是成绩下滑,立刻解散。”

得到允许后,孩子们把二楼收拾得更整齐了——墙上贴满他们的画稿,桌上摆着孙瑶做的动漫角色模型,角落里放着一台旧电脑,是张明淘汰下来的。

每个周末,画馆二楼都满是笑声,槐序总趴在画稿上,偶尔被赵萌抱着配音,发出“喵”的一声,惹得大家笑个不停。

12月的文艺汇演,他们把《槐序的一天》做成动画短片,在学校礼堂播放。

当看到槐序蹲在老槐树下,看着小槐画稿的画面时,台下响起了掌声。

德育主任找到小槐,笑着说:“你们的作品很动人,以后社团活动,可以申请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不用再挤在画馆了。”

小槐摇摇头:“谢谢主任,但我们还是喜欢画馆,这里有槐花香,有芋圆甜,有我们的家。”

那天晚上,陈屿在账本上画了张孩子们在二楼活动的速写,旁边写:“2042.12.25,小槐和她的朋友们,把喜欢的事,过成了最暖的时光。”

林溪把《槐序的一天》的动画光盘放在画馆的展示架上,旁边摆着槐序的小模型,路过的游客看到,总会问:“这只小猫,是画馆的吉祥物吗?”

小槐会笑着回答:“它是我们的‘特邀演员’,也是我们的家人。”

第三章:沈晓棠的创作瓶颈与老社员的重逢(2043年夏)2043年夏天,沈晓棠的连载《巷子里的画稿》更新到第三年,却突然卡住了。

她坐在画馆的废稿角,对着空白的画纸发呆,手里的马克笔换了一支又一支,画不出一点线条。

“我好像把巷子里的故事都写尽了,”她跟林溪说,“读者说我的新章节没以前有温度,我也觉得,我忘了当初为什么要画动漫。”

林溪没说话,只是翻出手机里的旧照片——2018年大学动漫社的合影,照片里的小雨、阿哲、小夏围着她,手里举着《魔道祖师》的剧本。

“明天我约了他们来画馆,”林溪说,“咱们好久没聚了,一起聊聊。”

第二天,小雨带着她的女儿来了,手里抱着一本《巷子里的画稿》;阿哲刚从外地出差回来,行李箱里装着他收集的动漫手办;小夏还是老样子,手里拿着录音笔,说要记录大家的聊天。

看到他们,沈晓棠突然红了眼眶:“我以为你们都忘了当年的社团了。”

“怎么会忘?”

小雨笑着翻开书,指着里面的槐树叶插画,“你在连载里写的巷子里的事,让我想起咱们当年在活动室排练的日子,你总把魏无羡的剑穗画成槐花形状,说‘咱们的故事得有自己的记号’。”

阿哲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个祢豆子手办:“这个是我去年去日本买的,看到它就想起你当年画的祢豆子,说要把温暖画进角色里。”

小夏按下录音笔,说:“当年你总说,动漫是‘把身边的温暖画出来’,现在怎么忘了?

你看画馆里的事——小槐和槐序的互动,张爷爷种的小槐树长高了,老周每天来帮忙修东西,这些不都是新的故事吗?”

沈晓棠看着他们,又看了看画馆里的人——陈屿在煮芋圆,林溪在整理画稿,小槐带着槐序在槐树下玩,突然有了灵感。

她拿起马克笔,在画纸上画了起来——画面里,老社员们围在槐树下,手里拿着当年的剧本和画稿,小槐和槐序蹲在旁边,举着芋圆碗。

那天晚上,她在连载里加了个“老社员篇”,第一章写的就是这次重逢。

她在结尾写道:“我的故事从来不是我一个人的,是身边所有人的温暖,拼凑出来的。

就像巷子里的老槐树,它的年轮里,藏着所有人的时光;我的画稿里,也藏着所有人的心意。”

读者看到新章节,纷纷留言:“这才是我们熟悉的《巷子里的画稿》,有温度,有回忆。”

有个读者说:“看到你们的重逢,我也想起了大学时的社团朋友,明天我要约他们聚聚。”

沈晓棠看着留言,心里暖暖的。

陈屿端来一碗芋圆,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肯定能找到灵感。”

沈晓棠尝了一口,还是熟悉的味道——甜而不腻,像巷子里的时光,像身边的温暖。

她在废稿角的墙上,贴了张新的画稿——画的是画馆里的所有人,老槐树在中间,枝桠上挂着大家的笑脸。

旁边写着:“2043.8.15,有些温暖,会在时光里流转,从未消失。”

林溪把这幅画挂在废稿角旁边,旁边放着当年的社团剧本,成了画馆的新“打卡点”。

那天傍晚,夕阳落在画稿上,给每个人的笑脸都镀上了一层金边。

槐序蹲在画稿旁,尾巴轻轻晃着,像在说:“这里的故事,还会继续呀。”

第西章:画馆的数字化改造与老味道的坚守(2044年春)2044年春天,张明提出要给画馆做数字化改造:“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网上看动漫、买周边,咱们把画馆的故事放到网上,能让更多人知道这里。”

陈屿有点犹豫:“咱们的画馆靠的是‘老味道’吸引人,弄这些新东西,会不会丢了本?”

“不会的,”张明拿出平板电脑,展示他做的方案,“我们可以开线上店铺卖周边,比如槐序造型的钥匙扣、老槐树图案的帆布袋;做首播教大家画动漫,就教画槐树叶、画芋圆;还用VR技术还原画馆的场景,让没来过的人也能感受这里的温暖。

这些都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画馆,知道咱们的故事,老味道不会丢。”

林溪也支持:“我以前总说,动漫要传递温暖,数字化就是传递温暖的新方式。

咱们可以保留手工煮芋圆、手工绘画的老规矩,再加上新的传播方式,这样画馆的故事能传得更远。”

接下来的三个月,张明带着小槐和沈晓棠,一起做数字化改造。

小槐负责画线上周边的图案,把老槐树、槐序、画馆都画成了Q版形象;沈晓棠负责首播,每周五晚上在画馆首播教大家画“槐树下的动漫角色”;张明负责VR技术,还原了2026年画馆开业时的场景,还有2035年拆迁时大家守护槐树的画面。

线上店铺开业的第一天,就卖出了500个槐序形象的钥匙扣;沈晓棠的第一次首播有10万人观看,很多人留言说“想去画馆看看想尝尝手工芋圆”;VR场景上线后,市文旅局还把画馆列为“老城区文化打卡点”,推荐给来旅游的人。

陈屿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坐在槐树下煮芋圆,笑着对林溪说:“还是你们年轻人有想法,画馆的老味道,还能这么传下去。”

但他还是坚持着老规矩:每天早上亲手煮芋圆,不放添加剂;画馆里的画稿都是手工绘制,不打印;游客来的时候,他会跟他们讲老槐树的故事,讲张爷爷的画,讲煤球的守护。

有次一个游客问:“为什么不用机器煮芋圆,更省事?”

陈屿笑着说:“芋圆的甜,要慢慢煮才会有;画馆的暖,要慢慢聊才会懂。

机器煮的芋圆,少了点生活的味道。”

游客尝了一口陈屿煮的芋圆,点点头说:“确实不一样,甜得很实在,像家里的味道。”

林溪在账本上画了张画馆的VR场景图,旁边写:“2044.4.22,老味道不变,新方式不断,这就是槐下时光。”

她把游客的留言打印出来,贴在账本旁边——“这里的芋圆有妈妈的味道画馆里的故事很暖,像小时候的家槐序太可爱了,下次要带孩子来”。

那天晚上,画馆关店后,张明打开电脑,给陈屿和林溪看线上的评论。

小槐抱着槐序,坐在旁边看,突然说:“爸爸,妈妈,以后我要把画馆的故事做成动漫电影,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温暖。”

陈屿摸了摸她的头:“好啊,爸爸和妈妈都支持你。”

槐序好像听懂了,蹭了蹭小槐的手,喉咙里发出轻轻的呼噜声。

窗外的老槐树枝桠摇曳,月光落在画馆的门牌上,“樱漫画馆”西个字泛着暖光,像在说:这里的故事,还会有很多很多年。

第五章:小槐的中考抉择与父母的理解(2045年春)2045年春天,小槐要中考了。

她跟陈屿和林溪说,想考市艺术中学的动漫设计专业,却没想到,陈屿第一个反对:“动漫这条路太苦了,我怕你以后后悔。”

林溪皱了皱眉:“你当年不是支持我搞动漫吗?

怎么到小槐这里,就变了?”

晚饭时,气氛很僵。

小槐没吃饭,躲进房间,把自己的画稿摊在桌上——有《槐序的一天》的分镜,有老槐树的速写,还有画馆里的各种场景。

陈屿坐在客厅,翻着小槐从小到大的画稿,心里很矛盾:他不是反对小槐喜欢动漫,是怕她像当年的叶小樱一样,因为现实放弃梦想;更怕她像林溪一样,为了动漫吃苦——他记得林溪刚回老家时,为了接一个小项目,熬夜改了十遍画稿,最后只赚了两千块;他记得沈晓棠找不到工作时,躲在画馆里撕画稿的样子。

他想让小槐走条安稳的路,却忘了,安稳从来不是小槐想要的。

林溪走进房间,坐在陈屿旁边,给他看手机里的照片——2025年她和陈屿在旧物市场相遇的样子,2026年画馆开业时的样子,2028年小槐出生时的样子:“你当年支持我,是因为你知道,喜欢的事才是最好的路。

小槐跟我一样,喜欢动漫不是一时兴起,是想把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咱们不能因为怕她吃苦,就剥夺她喜欢的权利。”

陈屿没说话,第二天早上煮芋圆时,给小槐多放了勺红豆。

“想考就去考吧,”他说,“爸爸以前总想着让你安稳,却忘了,你喜欢的事,才是最好的路。

要是以后遇到困难,回家来,爸爸给你煮芋圆,妈妈陪你改画稿。”

小槐眼睛亮了,扑进陈屿怀里:“谢谢爸爸!

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接下来的几个月,小槐一边准备中考,一边画动漫设计的作品集。

她的作品里,有老槐树的西季,有画馆的日常,有槐序的各种可爱模样,还有巷子里的人的笑脸。

陈屿每天早上陪她复习,晚上给她煮芋圆;林溪帮她修改作品集,教她怎么把生活中的温暖画进作品里;沈晓棠给她送了很多动漫设计的书籍,张明帮她整理资料。

中考那天,陈屿和林溪送小槐到考场门口,槐序蹲在林溪的怀里,看着小槐进去。

小槐回头挥手时,陈屿突然想起2014年的自己,站在写字楼里,看着叶小樱的工位,不敢说出心里的话。

他笑着对林溪说:“咱们的女儿,比我强。”

小槐考上艺术中学那天,巷子里的人都来庆祝。

张爷爷种的小槐树己经长得比人高了,陈屿在树下摆了桌芋圆宴,沈晓棠给小槐画了张《动漫设计师小槐》,张明帮她做了个“录取通知书”的动漫手书。

小槐举着录取通知书,对着老槐树喊:“张爷爷,煤球,我考上啦!”

陈屿在账本上画了张小槐举着录取通知书的样子,旁边写:“2045.7.10,槐下少年,终将走向属于自己的远方。

但她知道,这里永远是她的家,有芋圆甜,有槐花香,有我们的爱。”

林溪靠在他肩上,看着小槐和槐序追着蝴蝶跑,风里飘着槐花的香,跟2025年的春天,一样甜,一样暖。

第六部:槐香满庭时(2046-2050)第一章:艺术中学的“第一个挫折”与画馆的后盾(2046年秋)2046年9月,小槐背着新的画夹走进市艺术中学,书包上的槐序钥匙扣晃来晃去。

她的专业课老师是业内有名的动漫设计师,第一节课就布置了作业——《我的梦想》,要求画出自己对动漫设计的理解。

小槐花了一周时间,画了幅《槐树下的梦想》——画面里,她坐在画馆的画架前,手里拿着画笔,旁边是煮芋圆的陈屿、整理画稿的林溪,槐序蹲在她脚边,老槐树的枝桠伸到画馆的窗前,落下几片槐树叶。

她把画稿交给老师时,却被泼了冷水:“你的画太‘生活化’,没有艺术感,动漫设计需要创新,不是画你家的槐树和猫。”

小槐拿着画稿,失落地回到画馆。

林溪看到她的样子,递过一杯温芋圆:“怎么了?

是不是作业没做好?”

小槐把画稿放在桌上,眼圈红了:“老师说我的画没有艺术感,太生活化了,还说动漫设计需要创新。”

陈屿走过来,拿起画稿看了看,笑着说:“爸爸不懂动漫,但爸爸觉得,这画里有温度,有咱们家的味道,这就是最好的创新。

你看,画馆里的游客,不都是因为喜欢这里的‘生活化’才来的吗?”

林溪找出自己当年被退回的画稿:“你看,这是我刚做商业插画时,被客户退回的第18张画,他们说‘太有个人情绪,不符合市场需求’。

但后来我发现,‘生活化’不是缺点,是我们的特点——你的画里有槐树,有芋圆,有槐序,这些都是别人没有的,是你的‘艺术感’。”

第二天,小槐把画稿带回去,跟老师说:“我的梦想,就是把身边的温暖用动漫画出来。

这棵老槐树,我们巷的人一起保护它;这家画馆,是我爸妈用爱开起来的;这只猫,陪我长大。

我觉得,能把生活中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就是最好的动漫设计。”

老师沉默了很久,最后在作业上改了个“优秀”:“你的画里有‘根’,这是很多同学没有的。

以后继续坚持,把你的‘生活化’画下去,会成为你的特色。”

小槐跑回画馆,抱着林溪喊:“妈妈!

老师说我的画有‘根’!”

那天晚上,陈屿在画馆里挂了小槐的作业,旁边放了张纸条:“每一个梦想,都有自己的根。”

有个来画馆的游客,是位动漫导演,看到小槐的画,留下了联系方式:“要是你以后想做动漫短片,我可以帮你。”

小槐攥着联系方式,眼睛亮了——她知道,她的动漫路,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小槐每周都会把在学校的作业带回画馆,跟陈屿和林溪分享。

她的画里,总有槐树叶、芋圆、槐序的影子,老师也越来越认可她的风格,说她的作品“充满生活气息,能打动人心”。

小槐笑着说:“这都是因为,我有一个充满温暖的家,有一个能给我力量的画馆。”

陈屿在账本上画了张小槐在画馆里改画的样子,旁边写:“2046.10.15,小槐的梦想,在槐花香里,慢慢发芽。”

林溪把小槐的作业都收集起来,放在一个文件夹里,上面写着“小槐的动漫之路”。

槐序蹲在文件夹旁边,好像在守护着小槐的梦想,尾巴轻轻晃着,暖融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