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回到家,王芳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她是我一手带出来的后厨主管,也是当初注册分公司时,我让她挂名占了1%股份的心腹。
电话那头,她的声音很疲惫。
“健哥,我们这帮老兄弟,不想干了。”
4
我捏着手机,沉默了半晌。
“健哥,你说话啊。”王芳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这家店,已经不是我们原来那家店了。”
“现在每天用的都是总部的料理包,我们这些厨师,跟后厨按按钮的小时工有什么区别?”
“马伟还定了新规矩,一碗米线从下单到出餐,不能超过三分钟。超时,扣钱。”
“前天,一个小姑娘的米线里有根头发,马伟看了一眼监控,就直接把那个月的奖金全扣了,连句解释的机会都不给。”
“我们是来做饭的,不是来当机器的,更不是来受气的。”
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留不住他们,因为他们说的每个字,都对。
“芳,你们想好了就行。”
“健哥支持你们。”
挂了电话,我给王芳发了个地址。
是我家附近的一个大排档。
那天晚上,店里除了新来的小时工,所有老员工都到了。
我们没说太多关于店里的事。
就跟以前下班一样,喝酒,吹牛。
散场的时候,大家挨个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
第二天,一张集体签名的辞职信,放在了马伟的桌上。
我没去店里,但前台那个小姑娘,一直在微信上给我现场直播。
“健哥,店里炸锅了!没人传菜,没人做饭!”
“马伟的脸都绿了,他没想到人真的一下子走光了。”
“他刚才在后厨发脾气,把一个碗都给摔了。”
我看着微信,都能想象出那个画面。
马伟这种人,顺风顺水的时候,能把PPT吹得天花乱坠。
一碰到真正的麻烦,除了发火,什么都不会。
下午,小姑娘又发来消息。
“健哥,马伟又招了七八个学生工,看样子是附近技校的实习生。”
“他还跟我们开会,说这是’阵痛’,是’清除旧势力’的最后一步。”
“说以后店里就实现100%标准化了。”
我关掉手机,不想再看。
我怕自己忍不住,会冲过去给他一巴掌。
接下来的几天,店里的差评变本加厉。
“上错菜了还不承认,服务员比我还横!”
“等了四十分钟,米线都没上来,直接退钱走了。”
“汤是温的,米线是硬的,这也能叫米线?”
我以为,这已经是谷底了。
直到周五的晚上,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
电话那头,是一个女人的哭声。
“请问是陈记米线的李店长吗?我女儿吃了你们的米线,现在上吐下泻,在医院挂急诊!”
我心里咯噔一下。
坏了,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5
“女士,您先别急,孩子怎么样了?你们在哪家医院?”
问清楚地址,我拦了辆车就往市中心医院赶。
路上,我心里一片冰凉。
王师傅在的时候,后厨的卫生标准,比我家厨房都干净。
每天的食材,从进门到下锅,每一步都有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