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墨墨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星河长卷里时光与你皆璀璨

第三章 高效“机器”与情感“变量”

发表时间: 2025-10-30
邮件发出去不到半小时,林溪就收到了沈墨的回复。

内容简洁得如同电报:“收到。

己阅。

提纲逻辑清晰,问题设置合理,可按此执行。

采访时间定于下周二上午九点,陈老办公室。

周一晚七点,物理楼小会议室最后核对流程。”

一如既往的高效、精准,不带任何冗余的感***彩。

林溪甚至能想象出他面无表情敲下这些字的样子。

她回复了一个“好的,谢谢学长”,对话便就此终结。

接下来的几天,林溪按照修改后的提纲,又深入查阅了陈景安教授留学时期的相关史料以及古典音乐,特别是巴赫的赋格曲与物理学的对称性之间可能存在的哲学关联。

她希望能在采访中,不止于提问,更能与陈老产生一些深层次的共鸣。

周一晚上七点,林溪准时出现在物理楼小会议室。

这一次,她感觉自在了许多。

沈墨己经在了,他面前除了电脑,还摊开了一张手绘的采访现场座位示意图,甚至标注了大概的灯光方向和最佳的录音设备摆放位置。

“这是……”林溪有些惊讶。

“现场环境评估。”

沈墨头也没抬,用笔点着图纸,“陈老办公室朝东,上午九点阳光首射,可能会影响摄像效果,我们最好建议拉上一半窗帘。

他的书桌在右侧,我建议你将主录音设备放在左侧这个小茶几上,距离适中,能有效减少纸张翻动的声音干扰。”

林溪听得一愣一愣的。

她考虑的是问题和情怀,而沈墨,己经像完成一个精密实验一样,把所有的环境变量都纳入了计算和控制范围。

“学长……你连这个都考虑到了?”

她由衷感叹。

沈墨这才抬眼看了她一下,似乎觉得她的惊讶有些多余:“准备工作越充分,变量控制越严格,结果越接近预期。

这是基本逻辑。”

“好吧,学霸的逻辑。”

林溪小声嘀咕了一句,心里却不得不承认,这种近乎“变态”的严谨,确实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安全感。

两人核对了最终的问题顺序,确定了谁负责主导哪个部分的提问,以及出现突***况(比如陈老疲劳、话题跑偏等)的应对策略。

沈墨甚至预演了几个技术术语可能出现的深度追问,确保林溪不会在听到陌生概念时卡壳。

整个过程,林溪感觉自己不像是在准备一个人文采访,而是在参与一场科研项目的开题答辩。

但奇怪的是,她并没有感到被压制或不快,反而在学习一种全新的、缜密的思维方式。

准备工作在八点半提前结束。

沈墨合上电脑,开始收拾东西,显然不打算多留一分钟。

林溪看着他那张没什么表情的侧脸,鬼使神差地开口:“学长,那个……谢谢你。”

沈墨动作一顿,看向她,眼神里带着询问。

“就是……谢谢你没有因为广播的事情生气,还给我这个机会,而且……准备了这么多。”

林溪诚恳地说。

她指的是他手绘的示意图和那些细致入微的提醒。

沈墨沉默了几秒,似乎在处理“感谢”这种非程序化的信息。

然后,他重新背好电脑包,语气平淡:“解决问题比追究责任更有意义。

你的专业基础和应变能力尚可,是可合作的对象。”

“尚可”、“可合作”。

真是……一点都不会夸人。

但林溪却从中听出了一丝难得的、基于事实的认可。

这比他客套地说“没关系”要真实得多。

“那……明天采访加油!”

林溪扬起一个笑容,试图给这场过于公事公办的对话注入一点暖意。

沈墨看着她脸上明亮的笑容,目光似乎停留了半秒,然后几不可查地点了一下头:“嗯。

明天准时。”

说完,他再次率先离开了会议室。

林溪看着再次空荡荡的门口,无奈地笑了笑。

好吧,至少他这次回应了“加油”。

周二上午八点五十,林溪和沈墨提前十分钟到达陈景安教授的办公室门外。

林溪深吸一口气,检查了一下手中的设备,又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

沈墨站在她身侧,依旧是那副平静无波的样子,但林溪注意到,他今天换了一副防反光效果更好的眼镜,衬衫的领口也熨烫得格外平整。

他似乎……也做了一些非技术性的准备?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从里面打开了,一位笑容和蔼的助教请他们进去。

陈老的办公室比想象中更加简朴,满墙的书,桌上、地上都堆满了书籍和资料,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和墨水的沉香。

一位精神矍铄、满头银发的老人正坐在窗边的藤椅上,戴着老花镜看一份文件。

阳光透过半拉的纱帘,柔和地洒在他身上。

“陈教授好,我们是校广播站的学生,负责这次的专访。”

林溪立刻上前,微微鞠躬,声音清晰而恭敬。

沈墨也跟着问好,姿态端正。

陈老放下文件,抬起头,目光透过镜片看向他们,带着长者的温和与洞察一切的睿智。

“哦,好,好。

坐吧。”

他指了指对面的两张椅子。

采访按照预定的流程开始了。

林溪主要负责引导话题和情感共鸣的部分,沈墨则在一旁适时地进行一些专业背景的补充和深度追问。

起初,陈老的回答还有些官方和简略,但当林溪问到他在欧洲留学时,为了省钱购买一本绝版物理专著,连续吃了三个月黑面包的经历时,老人的眼神亮了起来,话匣子也打开了。

他讲述着战火纷飞中求学的艰辛,谈到归国时在海关被刁难,如何机智地保留下最关键的研究笔记,说到动情处,手指会轻轻敲击藤椅的扶手。

当沈墨精准地补充了那本绝版著作的作者和主要理论时,陈老更是露出了遇到知音般的欣喜。

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气氛也越来越融洽。

到了谈论古典音乐的部分,林溪提到巴赫的《赋格的艺术》与物理世界内在的秩序与和谐之美时,陈老显得格外高兴。

“小姑娘,想不到你对这个还有研究。”

陈老赞许地点点头,然后目光在林溪和沈墨之间转了一圈,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一个能看到公式里的诗,一个能听出音乐里的数,挺好,挺好。

理性和感性,本就是驱动世界前进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啊。”

林溪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偷偷瞄了沈墨一眼,见他依旧是那副正襟危坐、认真聆听的样子,只是耳根似乎……微微泛红?

采访在预定的时间内圆满结束。

两人向陈老道别,收拾设备准备离开。

走到门口时,陈老忽然叫住了沈墨:“沈同学,你上次那篇关于等离子体约束的论文我看过了,想法很大胆,论证也扎实。

后生可畏啊。”

沈墨立刻转身,恭敬地回应:“谢谢陈老,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陈老笑着摆摆手,又看向林溪:“林同学,你的提问很有温度,能问到人的心里去。

做广播,需要这个。”

“谢谢陈教授!”

林溪心里乐开了花。

离开物理楼,阳光正好。

成功的喜悦像气泡水一样在林溪心里咕嘟咕嘟地冒泡。

“学长,我们成功了!

陈老好像很满意!”

她忍不住对着沈墨分享这份快乐,眼睛亮晶晶的。

沈墨看着她毫不掩饰的兴奋,嘴角似乎非常轻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那弧度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确实存在。

“嗯。

合作顺利。”

他给出了自己的最高评价。

随即,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从电脑包侧袋里拿出一个U盘,递给林溪。

“这是?”

林溪接过。

“采访中提到的几篇关键论文电子版,以及巴赫几部重要作品的推荐版本和赏析要点。”

沈墨语气平淡,如同在交代一个工作流程,“或许对你撰写稿件有帮助。”

林溪愣住了。

她看着手中那个小小的银色U盘,心里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

他不仅考虑到了现场的环境变量,连她后续写作可能需要的延伸资料都准备好了。

这座冰山……是在默默融化成温水吗?

“谢谢学长!”

她握紧U盘,笑容更加灿烂,“我一定好好利用!”

沈墨移开目光,看向远处的树荫,只轻轻“嗯”了一声。

但林溪分明看到,他这次连脖颈都有些微微发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