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墨墨推书!手机版

墨墨推书 > 军事历史 > 推背图前传:李淳风秘史

推背图前传:李淳风秘史

钟蘑菇 著

军事历史连载

《推背图前传:李淳风秘史》男女主角李播李淳是小说写手钟蘑菇所精彩内容:隋末乱少年李淳风入玄真门学以“术法护民”为初开启从弟子到护民实践者的成长之路玄真山精进阶他深耕星象预测、地脉修复、民生术法三大领通过民生调研研发“增产阵法”“防虫符箓”,以全优成绩通过精进考获“术法根基已成”认出师他携团队奔赴三大地域践行使命:北方旱区以“七星聚气旱符空水窖”解缺水之让秋粮增产两成;江南湿区借“星象预阶熏艾瘟符箓”防控湿浊疫更融合玄真术法与《推背图》地脉智创“七阵五木五行”体编撰《江南术法融合记》完善推背术法;途中还注重“授人以渔”,培养北方旱区“民间护水队”、江南湿区地脉养护确保术法长效传承书以李淳风的护民征程为主融术法智慧与民生温度于一展现“术法因护民而有价传承因利民而长久”的核心理为《推背图》的传世智慧埋下生动注

主角:李播,李淳风   更新:2025-11-08 20:47:49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 617 年)的深秋,岐州雍县的夜来得比往年更早。

夕阳刚沉过西山的轮廓,墨色便顺着渭水的支流漫上来,先染暗了城外的芦苇荡,再爬过夯土筑成的城墙,将街巷里最后一缕炊烟揉进潮湿的风里。

街巷两侧的土坯房大多熄了灯,只有零星几家的窗纸透出微弱的油灯光晕,像被冻住的萤火虫,在渐浓的寒气里颤巍巍地亮着。

李家族宅坐落在雍县西隅,离渭水支流不过半里地,是三间连在一起的土坯房,院墙是用黄泥混着麦秆砌的,年头久了,墙根处爬满了暗绿色的苔藓,风一吹,就有细碎的泥渣往下掉。

此时,李家正屋的窗纸亮得格外急,窗棂上糊的麻纸被屋里的烛火映得发红,连带着窗外那棵老槐树的枝桠,都像镀了层暖光。

屋内,李家的女主人卢氏正躺在土炕上,额头上沁满了冷汗,沾湿的发丝贴在颊边,脸色白得像刚从渭水里捞出来的藕。

她紧咬着下唇,指节因为攥紧了炕沿的木板而泛白,每一次阵痛袭来,她的身子都会不由自主地蜷缩起来,喉咙里溢出压抑的呻吟,像被寒风困住的雀鸟。

“娘子,再撑撑,稳婆说这孩子来得虽急,却是个有福气的!”

炕边,一个身着粗布短褐的男子正急得来回踱步,他约莫三十岁上下,面容清瘦,眉宇间带着几分读书人特有的温和,只是此刻眉头拧得紧紧的,眼底满是焦灼。

这男子便是李淳风的父亲李播,原是隋廷的小吏,因不满朝政混乱,三年前辞官归乡,靠着在城里教几个孩童识字谋生,日子虽不富裕,却也算安稳。

李播手里攥着一块温热的帕子,想给卢氏擦汗,又怕打扰到她用力,只能蹲在炕边,声音发颤地重复着安慰的话。

屋角的铜壶滴漏 “嘀嗒” 作响,每一声都像敲在他的心上,窗外的风声越来越紧,卷着枯叶打在窗纸上,“哗啦” 一声,又 “哗啦” 一声,听得人心里发慌。

“播哥…… 我、我好像撑不住了……” 卢氏的声音微弱得像一缕丝线,她费力地睁开眼,看向李播,眼底满是虚弱,“这孩子…… 会不会有事?”

“不会的!

绝不会有事!”

李播连忙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粗布传到卢氏的指尖,“稳婆己经在路上了,咱们的孩子命硬,一定能平平安安的!”

话虽这么说,他的心跳却越来越快,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 —— 方才他去院门口等稳婆时,总觉得今晚的天格外奇怪,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只有浓得化不开的黑,连平日里熟悉的街巷,都像是被墨汁泼过,看不清轮廓。

就在这时,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稳婆苍老的呼喊:“李郎君!

李郎君!

老婆子来了!”

李播猛地站起身,几乎是踉跄着跑出去开门。

门轴 “吱呀” 一声响,冷风裹着一股寒气灌进来,他却顾不上打哆嗦,连忙接过稳婆手里的药箱,引着她往正屋走。

稳婆是雍县有名的接生婆,年过花甲,头发己经花白,却精神矍铄,她一边走一边搓着手,嘴里念叨着:“别急别急,生孩子这事,急不得,老婆子接生这么多年,什么样的阵仗没见过?

保准娘俩平安!”

稳婆进了屋,先给卢氏把了脉,又看了看胎位,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对李播说:“李郎君,这孩子胎位有些偏,夫人身子又虚,怕是要费些功夫。

你去烧些热水来,再拿些干净的布巾,另外,把屋里的烛火再点两支,亮堂些,夫人心里也能安稳些。”

李播不敢耽搁,连忙转身去灶房烧水。

灶房里的柴火有些潮湿,他划了好几根火折子才把火点着,火苗 “噼啪” 地舔着锅底,映得他的脸忽明忽暗。

他一边添柴,一边竖着耳朵听正屋的动静,卢氏的呻吟声越来越微弱,偶尔传来稳婆压低的声音,每一次停顿,都让他的心提到嗓子眼。

不知过了多久,锅里的水终于烧开了,冒着滚滚的白汽。

李播端起铜盆,快步往正屋走,刚走到院中央,突然觉得身后一暖 —— 不是灶房柴火的那种热气,而是一种像被阳光裹住的暖意,从头顶罩下来,连带着周围的寒气都消散了不少。

他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这一看,却让他僵在原地,手里的铜盆差点摔在地上。

只见李家的院墙之上,不知何时缠上了一层淡淡的红光,那红光不是烛火的那种橙红,也不是炭火的那种暗红,而是像朝霞一样的绯红,从院角的老槐树开始,一点点蔓延开来,裹住了整个院墙,连屋顶的茅草都被染成了红色。

更奇怪的是,那红光像是有生命一般,在院墙上轻轻流动着,偶尔有风吹过,也不会被吹散,反而会随着风势,泛起一层浅浅的涟漪,像渭水的波浪。

“这、这是怎么回事?”

李播的声音发颤,他揉了揉眼睛,以为是自己眼花了,可再睁开眼,那红光依旧在,而且比刚才更亮了些,连院门外的街巷都被映得发红,原本漆黑的夜空,竟也透出了一丝淡淡的暖意。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夹杂着邻里们的惊呼:“快看李家!

李家的院子怎么红了?”

“是着火了吗?

不对啊,没见烟啊!”

“这红光看着邪门得很,莫不是有什么怪事?”

李播连忙走到院门口,打开门一看,只见巷子里站满了邻居,有穿着睡衣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人,还有几个半大的孩童,都仰着头,盯着李家的院墙,脸上满是惊讶和疑惑。

邻居张老汉拄着拐杖,走到李播身边,指着院墙,声音发颤地说:“李郎君,你家这是…… 怎么回事?

这红光来得蹊跷,我活了六十多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景象!”

李播摇了摇头,心里也是一团乱麻:“张老爹,我也不知道,刚才我去灶房烧水,出来就看见这红光了,也没见着火,也没闻见烟味,真是邪门了。”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突然有人喊了一声:“你们看!

李家的屋顶上!

那是什么?”

众人连忙抬头往李家的屋顶看去,只见那层红光之上,不知何时浮现出一个模糊的影子 —— 那影子像是一只鸟,翅膀展开,足足有一丈多长,羽毛泛着淡淡的青光,脑袋微微抬起,像是在朝着夜空鸣叫,虽然看不清具体的模样,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庄严和神圣。

“那、那是…… 鸟?”

一个妇人抱着孩子,声音发颤地说,“这么大的鸟,莫不是传说中的神鸟?”

“我听说过,古籍里说,‘青鸾现,圣人出’,难不成…… 李家要出贵人?”

张老汉眼睛一亮,看向李播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敬畏,“李郎君,你家夫人是不是要生了?

这红光,这神鸟,说不定就是冲着这孩子来的!”

张老汉的话一出口,众人都安静了下来,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李播。

李播心里一动,猛地想起稳婆还在屋里接生,连忙转身往正屋跑,刚跑到门口,就听见屋里传来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 ——“哇!

哇!”

那哭声不像寻常婴儿那样微弱,反而格外洪亮,像是带着一股穿透力,透过窗纸传出来,连院门外的邻居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更奇怪的是,随着婴儿的哭声,院墙上的红光突然亮得刺眼,屋顶上的青鸾虚影也展开翅膀,像是在盘旋,片刻之后,红光渐渐淡了下去,青鸾虚影也慢慢消散,只留下空气中一丝淡淡的暖意,和满巷邻居的惊叹。

李播冲进正屋,只见稳婆正抱着一个裹在襁褓里的婴儿,脸上满是喜色,对他说:“李郎君!

是个男孩!

是个男孩!

这孩子哭声响亮,手脚有力,是个健壮的娃!”

卢氏躺在炕上,脸色虽然依旧苍白,却露出了一丝笑容,她看着李播,虚弱地说:“播哥…… 你看,咱们的孩子……”李播走到炕边,小心翼翼地从稳婆手里接过婴儿。

那婴儿闭着眼睛,小脸红扑扑的,呼吸均匀,刚才那洪亮的哭声己经停了,只是偶尔会皱一下眉头,像是在感受这个陌生的世界。

李播看着怀里的孩子,又想起刚才院墙上的红光和屋顶上的青鸾虚影,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预感 —— 这个孩子,绝非凡人。

稳婆把婴儿交给李播,又给卢氏打理好,才走到李播身边,压低声音说:“李郎君,老婆子接生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异象。

刚才孩子出生的时候,我看见屋里的烛火突然亮了一下,像是有光从窗外照进来,这孩子…… 怕是个有大福气的。”

李播点了点头,心里己经有了主意。

他抱着孩子,走到窗边,看向窗外 —— 此时红光己经完全消散,夜空又恢复了往日的漆黑,只有巷子里邻居们的议论声还隐隐传来。

他低头看着怀里的孩子,轻声说:“孩子,你出生时天降异象,定是有不凡的使命。

爹给你取名‘淳风’,愿你日后能淳朴善良,如风一般自在,也能如这风一般,护佑一方百姓。”

怀里的婴儿像是听懂了他的话,小嘴巴动了动,发出一声细微的 “咿呀” 声,李播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眼底的焦灼早己被温柔取代。

他知道,从这个深秋的夜晚开始,他的人生,乃至整个李家的命运,都将因为这个名叫 “李淳风” 的孩子,而变得不再平凡。

巷子里的邻居们还在议论着刚才的异象,有人说李家要出贵人,有人说这孩子是神鸟护佑的,还有人说要赶紧去庙里上香,感谢神明降下祥瑞。

张老汉拄着拐杖,看着李家的正屋,喃喃自语:“隋朝气数己尽,这岐州地界,怕是要因为这个孩子,生出不一样的光景了……”夜风吹过街巷,卷起地上的枯叶,打在李家的院墙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正屋里,烛火依旧亮着,映着李播抱着婴儿的身影,也映着卢氏温柔的笑容,那温暖的光晕,像是一道屏障,将屋里的温馨与屋外的寒意隔绝开来。

而这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还不知道自己出生时的异象,将会在日后,成为岐州乃至整个大唐的传说,更不知道,他的一生,将会与 “天机预言” 紧密相连,成为后世口中 “窥透天地奥秘” 的奇人。

窗外的夜空,依旧漆黑,却仿佛比刚才多了几分光亮,像是有星星在云层后,悄悄注视着这座平凡的土坯房,注视着这个刚刚降临的生命。

而李淳风的故事,也就在这隋末的岐州夜色里,伴随着那阵洪亮的啼哭,和那一场离奇的红光异象,正式拉开了序幕。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