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惊悚连载
书名:《苏晚的失踪》本书主角有苏晚苏作品情感生剧情紧出自作者“水晶猪耳”之本书精彩章节:本书《苏晚的失踪》的主角是水晶猪属于悬疑惊悚,推理类出自作家“水晶猪耳”之情节紧引人入本站TXT全欢迎阅读!本书共计86251章更新日期为2025-11-13 08:53:12。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苏晚的失踪
主角:苏晚 更新:2025-11-13 10:53:45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晚上十一点,雨下得正酣。刑警队长陈锐靠在窗边,
看着雨帘在玻璃上划出一道道扭曲的水痕。城市浸没在湿漉漉的霓虹里,
像一幅被打湿的油画。连续四十八小时蹲守一无所获,让他的神经如同绷紧的弓弦,
既疲惫又异常敏感。桌上的手机突兀地震动起来,屏幕亮起,是物证科老王的号码。“头儿,
”老王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有些失真,带着一种刻意压低的急促,“你得来一趟‘蓝湾’公寓,
3栋1701。马上。”“命案?”陈锐直起身,多年的职业本能让他瞬间进入状态。
他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对着休息室里打盹的队员打了个手势。“……不像。
”老王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措辞,“现场很干净,太干净了。但感觉不对,非常不对。
你来了就知道。”“蓝湾”公寓算是中高档小区,物业管理严格。
3栋1701门口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几个先到的同事正在忙碌。老王迎上来,
脸色在楼道冷白的灯光下显得有些苍白。“户主叫苏晚,自由插画师。报警的是她闺蜜,
联系不上她,过来发现门没锁。”老王引着陈锐往里走,“屋里没有强行闯入的痕迹,
所有个人物品摆放整齐,钱包、手机、钥匙都在客厅茶几上。”陈锐扫视着客厅。
极简风格的装修,米白色的沙发,原木茶几,墙上挂着几幅色彩柔和、笔触细腻的风景画,
应该是屋主自己的作品。一切都井然有序,一尘不染,确实“干净”得过分。“人呢?
”陈锐问。“失踪了。”老王推开卧室的门。卧室同样整洁。床铺平整得没有一丝褶皱,
衣柜里的衣服按颜色和季节分类悬挂,一丝不苟。
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极淡的、不和谐的甜腥气,被浓重的柠檬味空气清新剂勉强覆盖着。
“这里。”老王指向靠窗的书桌。书桌是屋内唯一显得有些“乱”的地方。
一台合着的笔记本电脑,旁边散落着几张画稿和素描本。但吸引陈锐目光的,
是桌面上那片极不协调的“空白”。一块大约A4纸大小的区域,颜色比周围桌面略深,
像是被什么东西长期覆盖,不久前才被移走。在这片“空白”区域的中央,极其突兀地,
放着一枚小小的、纯白色的贝壳。贝壳内侧,隐约能看到一抹极淡的、干涸的粉色痕迹。
陈锐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将贝壳拿起,对着灯光。那粉色痕迹形状不规则,
像是随意沾染的颜料,但他凑近鼻尖,嗅到的却是一丝极其微弱的、类似铁锈的气味。血?
他放下贝壳,目光落在旁边的素描本上。他翻开,前面大多是风景、人物速写,
还有一些商业插画的草稿。直到最后几页。线条开始变得混乱、扭曲。
大量黑暗、压抑的元素涌现:纠缠的荆棘、破碎的镜面、滴血的羽毛……在最后一页,
整张纸被用力的、近乎疯狂的黑色线条涂满,只在正中央,
红色颜料画着一个极其精致、与周围狂乱风格格格不入的图案——那是一只展开翅膀的飞蛾,
翅膀上的纹路复杂而诡异,像一只只凝视的眼睛。飞蛾的下方,用几乎碎裂纸面的力道,
写着一行小字:“他听着无声的尖叫。”陈锐的指尖抚过那凹凸不平的字迹,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头儿!”年轻警员小林从客厅探头,“物业监控调到了。
苏晚是前天晚上八点左右独自返回公寓的,之后再也没有离开的记录。
电梯和楼道监控也没拍到任何可疑人员进出1701。”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密闭的公寓里,
消失了。没有离开的痕迹,没有搏斗的痕迹,只留下一个过于整洁的空间,一枚带血的贝壳,
一幅疯狂的画,和一句谜语般的话。陈锐深吸一口气,空气中那混合着甜腥与柠檬的气味,
此刻闻起来,像极了死亡精心修饰后的伪装。苏晚的失踪案,
因现场那枚贝壳上确认为人血的微量痕迹,以及她社交圈调查反馈的彻底失联状态,
在四十八小时后被正式列为重大嫌疑失踪案,并由陈锐带队成立专案组。
调查从两个方向展开:一是梳理苏晚的社会关系,二是追踪那枚奇特贝壳的来源。苏晚,
二十八岁,毕业于本地美术学院,性格文静内向,社交圈简单。父母早逝,由姑姑带大,
经济独立。工作主要通过网络接稿,与外界接触不多。感情方面,据其闺蜜透露,
一年前曾与一名叫周铭的摄影师短暂交往,后因性格不合分手,再无瓜葛。调查显示,
周铭在苏晚失踪期间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贝壳的鉴定结果出来了,
上面的微量血迹与苏晚DNA吻合。贝壳种类被海洋生物专家认定为“白色宝螺”,
并非本地海域常见品种,更多出现在热带珊瑚礁区域。这种贝壳因其光滑纯白的外表,
常被制作成工艺品或首饰。“查所有近期售卖过这种白色宝螺的网店、实体店,
特别是本市的。”陈锐下达指令,“还有,重点排查苏晚近期的快递记录。
”网络筛查和信息比对需要时间。陈锐再次回到苏晚的公寓,
他希望能在那些看似整齐的遗物中,找到被忽略的线索。他坐在苏晚的书桌前,
打开那台笔记本电脑。密码已被技术科破解。桌面很干净,除了必要的软件,
就是一个命名为“画稿”的文件夹。他逐一浏览里面的文件,大多是完成的商业插画,
风格清新明亮,与素描本最后那些狂乱的涂鸦判若两人。他点开最近的一个文档,
修改日期是苏晚失踪前一天。那是一幅尚未完成的画,画的是一个雨中的街角,
色调灰暗压抑。街角的阴影里,站着一个模糊的人影,没有面孔,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
陈锐放大那个人影,总觉得那轮廓有些怪异,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僵硬感。
他继续翻查电脑里的其他文件。在一个隐藏文件夹里,
现了一系列拍摄于室内不同角落的照片——客厅的沙发背后、卧室的衣柜缝隙、书架的顶层。
角度隐蔽,像是偷偷拍摄。拍摄时间集中在失踪前一周。她在检查什么?或者说,
她在害怕什么?陈锐站起身,模拟着照片中的角度,在客厅沙发背后摸索。
指尖触到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硬硬的东西。
他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取出来——是一个微型无线窃听器。技术科确认,窃听器型号普通,
但放置位置专业,电量耗尽已停止工作。上面被仔细擦拭过,没有提取到指纹。
苏晚在失踪前,已经发现自己被监视了。她偷偷拍下窃听器的位置,却没有报警。为什么?
陈锐感到案情愈发扑朔迷离。他回到分局,召集会议汇总信息。“头儿,
贝壳的销售渠道查了,网店记录太多,还在筛。实体店本市只有两家工艺品店有售,
购买记录混乱,很难追踪。”小林汇报,“不过,苏晚的快递记录里有个发现。
失踪前一个月,她收到过一个匿名包裹,寄件人信息模糊,里面是一本……旧书。
”“什么书?”“《鳞翅目图谱》,一本关于蝴蝶和蛾类的学术著作,出版年代很久远了。
”书被迅速调取过来。是一本硬壳精装的老书,纸页泛黄,散发着霉味。陈锐戴上手套,
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间夹着一枚手工压制的蝴蝶标本——翅膀是深邃的墨蓝色,
边缘镶嵌着一圈诡异的金色斑点,形态华美而妖异。标本下方,有一行娟秀的小字,
与苏晚的笔迹相似,但更显沉稳老旧:“第一声啼哭,始于模仿。”陈锐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句话,与素描本上的“他听着无声的尖叫”,在风格上形成了诡异的呼应。
他快速翻动书页,在关于“蛾类”的章节,发现有几页被轻轻折了角。其中一页,
介绍了一种名为“鬼脸天蛾”的物种,其翅膀花纹酷似骷髅头。旁边的空白处,用极细的笔,
画着一个与苏晚素描本上极其相似的飞蛾图案,
旁边标注着一个英文单词:“Mimicry”拟态。“查这本书的来源!
核对上面所有笔迹!”陈锐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还有,找昆虫学家,
鉴定这只蝴蝶标本!”“这本书是‘清风书店’售出的,那是家二手书店,
老板对这本书有印象,说是大概两个月前,
一个穿着灰色风衣、戴着帽子和口罩的男人来卖的,没看清长相。
”小林汇报着对《鳞翅目图谱》的追查结果,“书上的笔迹鉴定确认,除了苏晚的,
还有另一种未知笔迹,年代似乎更久远。那个飞蛾图案和英文单词,就是这种未知笔迹。
”“蝴蝶标本呢?”陈锐问。“咨询了专家,那不是已知的任何一种蝴蝶物种。
”老王的语气带着难以置信,“专家说,从形态和翅脉看,
它更像是一种……人为创造出来的、混合了多种蛾类特征的仿生模型。制作工艺极高,
几乎可以乱真。”仿生模型?Mimicry拟态?
、血贝壳、飞蛾图画、窃听器、旧书、人造蝴蝶标本、两句谜语……它们像散落的拼图碎片,
彼此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却又难以拼接。“模仿……无声的尖叫……”陈锐喃喃自语,
“凶手在模仿什么?或者,他在让苏晚模仿什么?那无声的尖叫,是谁发出的?”“头儿,
”技术科的小张敲门进来,“我们对苏晚电脑里那个未完成的雨街画作了深度分析。
放大那个模糊人影的轮廓,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后,发现……那似乎不是真人。
”画面被投放到大屏幕上。经过处理,
那个模糊的轮廓清晰了一些——那更像是一个穿着衣服的人体模型,
关节处有着不自然的连接,头部是一个光滑的、没有五官的球体。“模特假人?
”小林脱口而出。陈锐猛地站起身:“查!
营服装店用模特、艺术教学用人体模型、乃至医学教学用解剖模型的工厂、商店、租赁公司!
特别是近期有异常采购或丢失记录的!”新的调查方向让整个小组忙碌起来。同时,
对苏晚背景的深度挖掘也在继续。一份从她老家辗转找到的旧物,
带来了突破性的信息——一本她童年时期的日记本和一叠老照片。日记断断续续,笔迹稚嫩。
在其中一页,大约是她十岁左右的记录,写着:“今天和妈妈去了那个有很多蝴蝶的地下室,
妈妈不让我告诉爸爸。那个叔叔又在画蝴蝶,他的手好好看。妈妈哭了,我不喜欢那里。
”照片中,有几张是苏晚和母亲的合影。背景隐约能看到一些书架和实验仪器。
有一张照片的角落,无意中拍到了一个工作台的局部,上面散落着绘画工具和一些昆虫标本。
陈锐的目光锁定在苏晚母亲——那位早已因病去世的女人的影像上。
她曾是一名生物学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查苏晚母亲当年工作的研究所!
还有她的人际关系!”陈锐感到,他们正在接近某个被尘封的核心。
苏母当年工作的“市生物材料研究所”早已改制,档案管理混乱。警方费了一番周折,
才找到几位退休的老员工。据他们模糊回忆,苏晚的母亲苏青,性格温和,工作认真,
但她的丈夫,也就是苏晚的父亲苏哲,性格却有些偏执。苏哲并非研究所正式员工,
但因其在绘画和模型制作方面的才能,常被研究所邀请绘制生物标本图录和制作教学模型。
大约在苏晚十二岁那年,研究所发生了一起意外火灾,烧毁了一间存放标本和资料的仓库。
火灾后不久,苏哲就带着家人离开了城市,从此杳无音信。
“苏哲……”陈锐默念着这个名字。调查显示,苏晚的父母已于多年前车祸去世。
“火灾的详细报告呢?”陈锐追问。“找不到完整档案了,只记得当时传言,火灾起因不明,
但似乎在仓库里发现了一些……不属于研究所的私人物品,风格很阴暗,
涉及一些昆虫和人体结构结合的怪异绘画。当时的管理层为了避免麻烦,低调处理了。
人体模型、昆虫标本、怪异绘画、火灾、失踪的父亲……陈锐脑中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个念头。
他立刻拨通电话:“重新鉴定苏晚父母当年的车祸记录和死亡证明!
我要最详细的法医报告和现场照片!”等待结果的时间里,
对模特假人来源的调查取得了进展。本市一家为商场提供橱窗展示服务的公司报告,
在苏晚失踪前一周,他们库存中的一个废弃男性模特假人失窃。那个假人因为颈部有裂痕,
本打算返厂维修。“失窃地点在哪里?”陈锐问。“在东区的旧货仓库,监控坏了,
所以……”线索似乎又断了。但陈锐相信,方向没有错。几天后,
车祸报告的重新鉴定结果送达。法医在当年的现场照片和记录中发现了疑点:根据描述,
车辆燃烧彻底,死者碳化严重,身份主要通过随身物品和车辆登记信息确认。
但骨骼鉴定方面存在细微的、当时被忽略的不吻合之处——现场提取到的部分男性骨骼碎片,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