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墨墨推书!手机版

墨墨推书 > 其它小说 > 赊店赋原文赏析

赊店赋原文赏析

学而知也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赊店赋原文赏析是作者学而知也的小主角为沈笑侬关本书精彩片段: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的一个秋夕阳如同一枚巨大的、熟透了的蛋缓缓沉入潘、赵二河交汇的浩淼烟波余晖给南阳府赊旗店镇这座雄踞中原的水陆巨镇披上了一层金红色的薄镇子依水而缘商而南下的船北来的马仿佛被一条无形的巨缆牵引最终都汇拢于码头名曰汇名副其此码头上桅杆如风帆蔽赤膊的脚夫喊着低沉有力的号古铜色的脊梁在夕阳下泛着油肩扛手将江...

主角:沈笑侬,关羽   更新:2025-10-17 22:17:3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的一个秋日,夕阳如同一枚巨大的、熟透了的蛋黄,缓缓沉入潘、赵二河交汇的浩淼烟波里。

余晖给南阳府赊旗店镇这座雄踞中原的水陆巨镇披上了一层金红色的薄纱。

镇子依水而建,缘商而兴。

南下的船队,北来的马帮,仿佛被一条无形的巨缆牵引着,最终都汇拢于此。

码头名曰"汇通",名副其实。

此刻,码头上桅杆如林,风帆蔽日,赤膊的脚夫喊着低沉有力的号子,古铜色的脊梁在夕阳下泛着油光,肩扛手提,将江南的丝绸、福建的茶叶、景德镇的瓷器从船舱搬上石阶;另一边,产自西北的药材、皮张,乃至山西的汾酒、铁器也被井然有序地装船待运。

空气中混杂着河水淡淡的腥气、货物木箱的桐油味、汗水的咸湿以及骡马特有的膻味,构成了一种独属于赊旗店码头的、充满生命力的粗粝气息。

沿着青石铺就的码头阶梯往上,便是镇内。

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旌旗招展。

山陕商人开设的票号、货栈,门脸阔大,黑漆金字招牌在暮色中泛着幽光,透着沉稳与财气;湖广商人经营的漆器铺、木匠行,雕梁画栋,精巧别致;更有本地的酒肆、饭庄、客栈,人声鼎沸。

空气中,除了市井的喧嚣,还弥漫着"永隆统"酒坊里飘出的、经年不散的浓郁酒香,那是赊店老酒,醇厚绵长,闻之欲醉,是这片土地的另一张名片。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镇中心那一片巍峨壮丽的建筑群------山陕会馆。

这不仅是商贾议事、酬神、联谊之所,更是山陕商帮财力与地位的象征。

琉璃照壁流光溢彩,映着天边最后的霞光,其上雕刻的关公故事与吉祥图案栩栩如生。

一对重达三万斤的铁旗杆首插云霄,杆上的蟠龙似乎在暮色中缓缓游动,睥睨着脚下的万丈红尘。

悬鉴楼,这座三重檐的戏楼,飞檐斗拱,金碧辉煌,如同一位沉默而威严的巨人,俯瞰着整个赊旗店的兴衰流转。

白日里,这里是商贾们议价、会友、处理纠纷的场所,决定着无数银钱货物的流向;而一旦夜幕降临,它便将成为整个赊旗店,乃至南阳盆地最璀璨的文化明珠,承载着商帮精神与市井娱乐的双重寄托。

此刻,悬鉴楼前的广场上,数十盏气死风灯己被早早挂起,灯笼上墨书着各家商号的名称:"广和兴"、"复盛公"、"天成祥"......灯光初上,与渐浓的暮色交融,在地上投下长长短短、明明灭灭的光影,仿佛预示着即将开始的夜生活的迷离与喧嚣。

卖卤煮火烧、胡辣汤、豌豆黄的小食摊主,吆喝声格外卖力,香气西溢;提篮小贩穿梭其间,售卖着炒花生、芝麻糖、时新果子。

人流开始从西面八方汇聚而来。

长衫马褂、手执折扇的商人;短衣束脚、刚刚卸下一天疲累的力夫;摇着羽扇、故作清高的文人;包头束腰、携儿带女的妇孺......他们的目标,并非是那座宏伟却略显清冷的悬鉴楼主楼,而是环绕在广场周围,如同众星捧月般的大小茶馆、书场。

那里,有他们需要的慰藉、娱乐与精神的食粮。

赊旗店的夜,不是静谧的,而是沸腾的。

白日的商业喧嚣刚刚落下帷幕,夜晚的曲艺繁华便己粉墨登场。

这一条流淌在古镇脉络里的"灯河",比潘赵二河的活水更加汹涌,更加流光溢彩,也更加映射出这方土地的灵魂与在时代变迁前的最后辉煌。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