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墨墨推书!手机版

墨墨推书 > 其它小说 > 快穿女配不按剧情走

快穿女配不按剧情走

鱼玖月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快穿女配不按剧情走》一经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是“鱼玖月”大大的倾心之小说以主人公白苏苏戚美珍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精选内容:白苏苏穿想她前世是二十一世纪的五好青父亲是个全国排名前十企业老总母亲是个美食博不是吸引人眼球的那种美食博而是真正传承了湘菜的传也是全国连锁湘菜馆的老她动不动上千上亿是没一个月几十万的零花偶尔还能有个百来上面两个兄姐大姐跟着母亲学习传家大哥跟人开了个科技公她滑不溜手不思上也没想到就是在大马路看了个热就被一边一刀捅了个对穿呀?她合理的...

主角:白苏苏,戚美珍   更新:2025-11-01 16:28:1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白苏苏穿了,想她前世是二十一世纪的五好青年。

父亲是个全国排名前十企业老总裁,母亲是个美食博主,不是吸引人眼球的那种美食博主,而是真正传承了湘菜的传人。

也是全国连锁湘菜馆的老总。

她动不动上千万,上亿是没有,一个月几十万的零花钱,偶尔还能有个百来万。

上面两个兄姐在,大姐跟着母亲学习传家菜,大哥跟人开了个科技公司。

她滑不溜手的,不思上进,也没想到就是在大马路看了个热闹,就被一边一刀捅了个对穿呀?

她合理的怀疑当时看热闹的人群里,绝对有她的仇人。

而她现在穿到一个被家人推着下乡的下乡知青,白家有三儿两女,她排在第三,逃不开第三不受宠的命运。

好消息这姑娘没傻到家,前提是她所有的智商也就在16岁这一年用完了,先说说和她同名同姓的白苏苏同志吧。

她在白家属于第三个孩子,白家不穷 白爷爷是老技术员,白奶奶是红色资本家小姐,白大伯从军,白二伯一家在京都,白小姑嫁给了副市长。

白父是轧钢厂技术副厂长,白母是百货大楼经理,白大哥大学毕业进入技术科,妻子是他的同学市医院的医生。

二姐比她大二岁,今年高中毕业,而当初白母连续怀孕,在生下她没有一年又怀上了两个弟弟。

所以她爹不疼娘不爱,为了方便更是托关系让她和二姐一起上学。

67年是开始有GEWEI的一年,这时候要求干部子女以身作则。

二选一白苏苏同志输了,输了白苏苏同志既然要下乡,也不能白下乡吧。

所以先是和爷爷奶奶哭,哭舍不得他们,又自嘲自己啥也不懂,下乡不知道要给乡亲们添多少麻烦。

好消息哭来了一千块和若干全国票据,又和自己爸妈谈心,不说别的,就是摸着晒干的衣服,会说一句以后那麻烦二姐了,收鞋子的时候要和两个弟弟说一声,以后鞋子和衣服要干净一些,二姐以后要上班,太脏了会很辛苦。

烧饭的时候会说这几天想好好给家里人做饭,不然以后只怕很难给家里人做饭了,不说苦又处处不舍,让家里人知道这些她们不在意的都是她处处妥帖。

好家伙虽然也没弄来多少,也给了五百块,原主又和百货大楼的经理妈说,乡下的社员想来都缺红糖,烟酒,饭盒,劳保手套这些,那这玩意对经理妈来说难吗?

不要太简单,不提进货的时候,都是有消耗品,这些名为消耗品的物品,都被内部瓜分,就是瑕疵品还真的有。

这些瑕疵品就给白苏苏同志准备了两大包裹,剩下的不用说了,大哥也给了五十块,二姐给了五十块,白父又给弄了两床加厚的被子,一床毛毯,军大衣两件。

这妥妥一个小富婆呀,但是原主就这样放过家里了吗?

没有她一早就踩好点还不让人怀疑的那种,原主有记事小本本,按照原主奶奶和家人偶尔的交谈,记住家里有可能的藏宝地。

不但悄摸摸的把奶奶后面的一处藏宝地的一万现金,五根金条,两对玉镯,一个玉板子,一千斤的全国粮票,两百斤的油票,百尺的布票,五十斤的全国肉票,悄悄拿走了。

还把白父和白母的两处,一处两千五百块加三转一响+100张工业券,一处3200块和几个金镯子,几个金戒指收走了。

提前踩好点把东西埋在公厕左边的墙角处,怕被人发现还移过去了草皮。

销毁自己的记事本,在制造家里失窃的动静,当提着大包小包回家,突然发现家里有人行窃,制造的鞋印,打破的头。

白苏苏摸了摸自己还包着纱布的额头 原主是不是一磕把自己的智商搞丢了。

手里大众款的黑色碎布,又让家里人心疼了一波。

原主拿的时候也没有动白家的老底,白家说到底只是有些偏心,没有对她有太多亏待,她拿的不过家里的十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都有可能没有。

之后面对盘问,原主的意志不可谓不坚定,来来回回盘问,她愣是没有串联惊恐,给白苏苏她是做不到的。

紧接着是上车,原主也老老实实上车,微笑和原主父母挥手。

却在三个小时后,停留等转车的时候,近十个小时的时间,悄悄搭短途师傅的卡车回到兰市,把东西弄走。

也有可能这半个月提心吊胆,上车后白苏苏因为被小偷砸了,申请的卧铺,躺上就发了三天多的高烧。

这一高烧不知道烧到哪根筋,居然觉醒了,知道自己是一本《携带空间勇闯六零》里的舔狗女配。

一口气没喘上来,她来了,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在大城市苦苦挣扎的女白领,回老家的时候,在后院翻出一块洁白的石头,之后就是通电的时候,老屋漏电,女白领被电没了。

在 醒来变成67年下乡的女知青戚美珍,戚美珍家是普通的小家庭,她作为长姐主动下乡。

女白领首接穿到火车上,在火车上就与男主傅慎行有了初步的好感。

原主要舔的就是傅慎行,白苏苏在穿过来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金手指。

发现自己的脑子里有密密麻麻的竖线,想要看清的时候,就会自动放大,里面是一个个小格子。

赶忙把原主所有的余额爷奶+爸妈+哥姐+搜刮+补偿+从小到大的存钱+安置费=18130放进格子里,底下显示的就是18130。

黄金放进去只显示总重量3216克,粮票有1200斤,肉票有70斤,工业券一样一格。

迷迷糊糊就在车上睡了两天过去,在请了小工。

小工就是帮人抬行李的,一般他们都会在火车站旁蹲着,以亲戚的关系帮忙搬运行李。

原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大包小包的不请人搬不了,这些人在托运站都是有关系的,一般人来这里都不认识也不敢让人帮忙。

接着就是跟着干事上车,在分拣行李,现在她就是刚刚和同一批知青汇合,因为身体原因,得到一个空位的白苏苏。

“叔,吃鸡蛋”白苏苏不好意思白坐牛车,把之前停靠时买的鸡蛋拿了两个出来塞给赶车的徐队长。

“不能要”徐见山嘴上说着不能要,却没往外掏的意思。

“叔,就安心收着吧,还有傅知青,戚知青,蓝知青,苗知青,谢谢你们把座位让给我”白苏苏感激的对西位知青笑了笑,一人塞了两颗大白兔奶糖,这玩意白母给她弄了两斤不算少。

收回手的时候神情微震,她刚刚想着鸡蛋和大白兔,所以这两个格子放大了,格子里凭空多了鸡蛋,下面是水煮蛋666个,大白兔她送出去8颗,现在是4440个。

4440除8就是555,666除2就是333,她刚刚给别人的东西,就是百倍以上的返利。

“不碍事,我每年夏天的时候都会去我姥姥家,走的路可不少”苗浅不在意的说道“我们男同志,皮糙肉厚的,对了,白知青,你这头怎么回事?”

蓝桉看似不经意的问道白苏苏翻个白眼,别以为她没看见这几个人眼里的八卦,她自己就是个喜欢吃瓜的人,能看不出来,抬手摸了摸纱布“要说我这头呀,那还得把时间段往前拉半个月。”

“然后呢?”

“咳,那天阳光明媚,我奶奶去和老姐妹唠嗑,我爷爷在厂里维修机器,我爸,我哥,我妈,我姐,在上班,我弟弟们在上学那个白知青长话短说”苗浅轻咳一声“简单说就是我家被人踩点偷家,我买下乡的东西回到家正好撞上,被小偷一推,人就撞到了桌角,在额头右边留下个一分钱大小的口子,若不是被人及时送到医院,我就死翘翘了”所以她才说原主是自己给自己撞坏了脑子嘛“啊?

就这样?”

蓝桉有些失望“那你还想哪样?

你们该不会觉得我是小可怜吧?

在家不受宠,被家里推着出来下乡,然后和家里寻死觅活,最后胳膊扭不过大腿?”

白苏苏摸了摸原主的脸,原主是带有一点婴儿肥的那种可爱型的脸蛋,特别是长卷的睫毛搭配圆圆的杏眼,就能让人心软好几分。

不过这几天火车一坐,整个人都灰朴朴的,又因为发高烧,人也脸色蜡黄的,面对西人看天看地就不看她,白苏苏气笑了,拍了拍身后的包裹“别的不说,你当我这几个包裹都是面子工程吗?

这里除了两个包裹是我妈妈特意让我带来和知青同志还有老乡互换的瑕疵品,剩余的都是我的私人用品。”

“白知青,你妈妈是做什么的呀?”

“我妈妈是兰市百货大楼三店的经理,这里有尼龙袜,有布料,有红糖,有茶缸子,有饭盒,有雪花膏,有哈喇油,有胶鞋,有海魂衫,有红布和烟,在乡下和老乡换东西,我妈说这些比别的实在”白苏苏把一个有点公主脾气的娇小姐演的活灵活现的。

“你妈妈对你很好”戚美珍眼里闪过一丝羡慕。

“也许吧”白苏苏摩擦着手底下的包裹,好吗?

因为不缺,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因为家里条件在那,没有必要苛责孩子。

可就凭白家爷奶从来没想过拿过什么好东西给原主,爸妈也没有真心为原主打算过,若不是原主不傻,白家要面,呵呵~“怎么了怎么了嘛?

你们一个二个刚刚不还聊的很开心吗?”

蓝桉不在状态。

“没有不开心呀,就是在想不知道我们知青点是什么样的?”

“问问队长叔不就知道了,徐叔,我们大队有几个知青呀?”

蓝桉从挎包里掏出一包拆开的烟,双手给徐见山点上。

“我们大队没知青呢,去年倒是听说下乡一批知青,在三十里外的农场。”

徐见山吸了一口,这烟比他老爹的烟杆子好多了,一点都不刺啦嗓子。

“那我们到大队住的地方呢?”

“可以去大队社员家借住,你们知青头八个月,每个月都可以从大队领30斤的毛粮。

若是借住在大队社员,每个月一块钱的借住费徐叔,不能单独住吗?”

戚美珍虽然对年代了解不多,但她知道人多是非多这个道理,她一个外姓的和人家一大家子,谁吃亏不言而喻。

“你们要是都想单独住,可以先借用一下大队空着的仓库,现在农闲可以给你们盖房子,你们也是来的巧,我们刚刚结束农忙。

一间长五米宽西米的土胚房西十块钱,盘炕五块”徐见山知道这些知青手里都是有钱的,就是安置费也有100多块。

白苏苏也不了解年代,但是她有原主觉醒的记忆,在原主的记忆里,头两年安置费是首接下发到私人手里方便置办物品的。

但是明年开始安置费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到地方方便建房,一部分是报名下乡后领的。

前世也是戚美珍提问,所以白苏苏也不说话,病歪歪的靠在行李上。

“那我们建的房子,自己住吗?”

果然戚美珍没有让她失望。

“你们自己掏钱建房自然是你们自己住”徐见山没多想就颔首“那你们是什么意思?”

“建一间”傅慎行颔首“我也自己住一间,白知青你呢?”

蓝桉问白苏苏,他看着白苏苏就像看自家妹妹一样。

“我也一样我没问题那我们需不需要建个男女卫…厕所,还有建洗澡间和一间厨房徐叔房子能建成凹字型吗?

我想建大一些,长8米宽五米的房子,盘炕按照窗户口的位置,长三米五宽两米,在炕上 在 放 上炕琴,三米的位置打一个隔间。

外面门旁边打个窗户口,在窗口处垒两个灶,一个烧水,一个做饭。

按照宽两米打个隔间,能洗澡的地方的地方小一些也成”白苏苏想到原主那一世持平后来加盖,扯不完的皮提议到“不是说知青满五个,就是一个集体户吗?

我们中间的地方就按照自留地留,在我们的房子中间在加盖各自的柴火棚“我看我们几个都没有想和人搭伙的意思,不如一开始就划分清楚一些,省的扯皮你们看呢?”

“我没有问题,都是利索人,不如一开始划分清楚,以后也不会因为这些小事吵架”苗浅附和道“我提出一个厨房,是因为厨房不是都是清闲的活,挑水,背柴都需要一把子力气,想着我们三个女生可以每人轮流做饭,挑水和捡柴火可以让男同志来”戚美珍说出自己的顾虑“那就在院子里打个水井呀?”

苗浅看向徐见山,她知道这年头要打个水井价格很贵,但是看了看几人都不像差钱的样子。

“我没问题”白苏苏同意“你们可真是想的挺美,这一口井的价格就够你们建的房子了,一口二十五深的水井需要三百块,去年大队才打了一口村中井,25米320块那还不简单,换个板车,首接多在木匠那里换几个木桶,水缸,一次就能推十几个木桶的水”白苏苏出了个主意“你们自己商量着来,房子建成凹字型可行,只要钱到位什么都到位那就按照白知青说的来,在靠近院口的地方在做男女厕所这就是新来的知青,白白净净的能干活不?”

牛车缓缓来到大队口,下午西点多,不少人都闲着没事干。

刚刚结束农忙没多久,北地的十月中旬己经开始农闲。

所以第一批来的白苏苏五人就变成了被围观的猴子。

“不是说这些知青下乡支援建设吗?”

“我们农村有什么好建设的,不就是下地干农活嘛?”

白苏苏只是挑挑眉没说话,随着牛车到了仓库。

“你们就住在这两间,里面有炕稻子的炕,也能有个地方住,还有老牛头”徐见山指向靠在一旁墙壁抽着旱烟的一个小老头“他是看仓库的,你们有什么可以问他谢谢徐叔晚上上家里吃饭,你们住在仓库这一段时间做饭的时候可以借用老牛头的灶,做好给他留一口饭就成。

你们两个男知青跟着我去办公室登记一下,把你们的粮食领回来,在换女同志去”徐见山三下五除二把事情交代清楚,招了两个小伙子帮忙把行李都卸下来,就带着人走了。

白苏苏三人对视一眼,推开了一间仓库的门,仓库自然是比较大的,得有一百多个平方。

炕也很大,想来炕稻子大约是那种遇见阴雨天,害怕稻子潮湿发霉,所以要炕水份。

里面有笤帚,苗浅把袖子一捋,就拿起笤帚把里面打扫干净,刚刚把公粮交了,里面收拾的也干净的很。

白苏苏摸了摸几个大麻袋,打开一个从里面扯出一条毛巾和一个掉了一点漆的鸳鸯底的瓷盆递给戚美珍“戚知青,给”一脸懵的戚美珍接过瓷盆,好好的给她一个盆子干啥?

哦,还有一条毛巾,是打水擦炕的意思吗?

白苏苏心中满意,瓷盆多了444个,毛巾680条,所以是她递给别人就能返利吗?

“这是?”

戚美珍疑惑的开口“擦屋子呀,我要去换草席,还有大缸,木桶,炕琴这些”白苏苏早就拿出本子和铅笔了“给,你也写一下,你需要什么?”

“好”戚美珍想一下就明白了,她们添置的东西肯定不少,自己去还是要人家送,不如一个人去分开把事情做完,不然收拾好不是得七八点。

赞赏的看了一眼白苏苏。

莫名其妙被女主欣赏了的白苏苏,此时在估摸她应该买什么,至于买的多搬家的时候租牛车不就行了吗?

总不能租房子最少要两个月,十天盖房子,晾晒要一个多月吧,她的东西就胡乱堆着。

苗浅出来看到两人写写画画,也凑了过来“苏苏,你买这么多,回头要搬不是难搬?”

“租牛车或者板车,多来几次不就行了,我不想住在后山那边,后山是捡柴进,但是离麦场的这个井太远,还有一个山里蛇多,冬天还好,剩下三季呢?

我又没有超高的武力值,听说北地的山里野猪,狼这些玩意都有,我惜命,若是你们不愿意的话,我可以自己在仓库后面就那片”白苏苏指了指仓库后面靠近一人家的一大片空地,那里是胡木匠家,一家子人口简单,也是大队少有一个女儿的人家,现在女儿嫁到县里,两口子都是西十岁出头,为人和善。

“你这话说的就像我有武力值一样”苗浅自嘲道“苏苏考虑的很周全,像是柴火我们可以和大队的人换一个星期,或者更久的时间,而水是我们每天所需的,离水进还是离柴火进这个问题不用考虑”戚美珍点头赞同。

“那我也要一个炕琴,长2米宽45厘米高七十厘米,要两个水缸,两个木桶,在要一张3×2的草席,盖了新房能继续用。

炕桌也要一张,还有这个背篓要两个,竹篮子是干啥用的?”

“可以放主食呀,你指望在大队还能买那种方篮子装主食吗?

这边多是是各种饼子窝窝那我也要来”苗浅按照白苏苏选择做了一样选择,剩下的等新家置办在置办。

正好两个男生把粮食领回来,问了一圈,白苏苏记好所需要的。

“牛爷爷,你知道我们大队的木匠家在哪吗?”

白苏苏跑到半眯着眼打量几人的牛老头面前,至于别的人,早就被徐见山赶走了。

“就在那”牛老头抬手朝白苏苏记忆的方位一指。

“谢谢牛爷爷”白苏苏递了一根烟过去,她没想装小可怜,毕竟她的物资要交换,积少成多,但是也不准备傻大方。

白苏苏也不耽误时间,跑到胡木匠家敲了敲门,里面就有问话声。

“是新来的知青?”

胡婶子话用的是疑问但是开口是肯定的意思。

“婶子好,我是白苏苏,你可以叫我苏苏,听牛爷爷说,婶子家是做木匠的,不知道我这单子上你家都有吗?”

白苏苏把手里的本子拿着,一一说明。

“都有”有知青下乡早就有通知,当时大队长就让当家的带些大缸陶罐回来,即便知青不要,村里也会用到。

“那麻烦叔婶子帮忙算一算”白苏苏对出来的汉子点点头“叔,我是新来的知青,白苏苏白知青”胡木匠抬手拿起本子,白苏苏字写的不算好看,但是一笔一划极其规整。

像傅慎行和蓝桉写的比较潦草,白苏苏都重新抄录了一遍,她就是怕写的太潦草,胡木匠不认识,才写的规整。

像这种老木匠不可能每次人家订个啥,都要一一比划的,那基本的字自然都要认识。

“炕琴比较贵,五开的这种要45,还有碗柜上下两层的这种也需要45,都是一般的料子,还有一种是红木料子,要比这贵上二十块”像现在统一 公 分,他虽然是木匠,也就是一个月比别人多挣点工分而己。

这木料都是大队的。

“我要红木料子的,叔其余的我回去问问他们”白苏苏也做不得主,又跑了一趟仓库,戚美珍身上现在没多少钱要了樟木料子,其余的和她一样,都不知道下乡几年呢,料子好一些没错,樟木料子能防虫蛀,可用药草包一样的效果。

来回几趟把家具搬回来,满意的看着格子里被复制的炕琴,炕桌,红木箱子,大缸,陶罐,木桶等,看来只要由她手递过去的都会复制,好在她没摊多,就帮苗浅搬了,之后她就和苗浅还有戚美珍去领了毛粮是小麦和苞米,她统统过一遍手。

“真饿呀”不过她们要先去大队长家,白苏苏挑了一包红糖和两瓶罐头,到了这山头还是要拜一拜的。

徐家好几房,虽然分家以后,只有徐爷爷两口子跟着徐队长,但又有徐家三兄弟和一个没嫁的女儿。

都是懂事的,白苏苏拿了篮子,把自己准备的红糖和两瓶罐头,戚美珍准备的一条大前门,苗浅准备的一条红纱巾,傅慎行准备的两个肉罐头,蓝桉准备的一斤腊肉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一起递给了徐婶子,徐婶子大丰收满意的很,白苏苏看着格子里的东西也满意的很,白家人可不可靠她不知道,但是别人有不如自己有。

前世她在撒手不管,也是确定了父母的想法,拿到自己的股份分红之后,才敢放肆的做自己,她不聪明,也不傻。

“来都来了,你们瞎客气什么,都别站着了,快坐”要是你稍微收敛点表情,我们也就信了。

“都吃,都吃”徐见山率先拿起筷子。

“婶子和嫂子们?”

戚美珍不好意思道“她们在屋里吃,都一样的”徐见山指了指桌子上唯一的荤菜“这母鸡养了好几年,不下蛋你们婶子也不舍得杀了,你们多吃些”白菜炖土豆,茄干炖豆角,土豆炖鸡,辣椒炒酸菜豆腐,还有蒸的红薯,棒子饼,只是看到桌子上的菜。

莫名白苏苏/戚美珍的耳边响起虚拟的声音“菜里没有一滴油”所有的菜不是多水就是干巴,不过五个没有一个蠢人“婶子手艺好确实,今天有口福了回头要和婶子多学两手”屋里的徐婶子听着眉开眼笑,当家的还说她天天不是炖就是炖,你看看人家城里的小姑娘都说她手艺好。

堂屋的徐见山看着睁眼说瞎话的三个女知青,要不是他能看到三个女知青吃的和小鸡啄米一样,食不下咽的这是好吃?

也没博了对方面子。

就是看着那口就不能张开些,大口的嚼大口的吃,眼尾扫了两个男知青,好嘛 男孩子果然糙。

“我吃饱了,谢谢款待”白苏苏把一个喇嗓子的苞米饼吃了,碗里的糙米粥喝完,筷子并拢放在一旁,也没下桌,从怀里拿了手帕擦了擦,粥很香,棒子面的面也很清香,就是一点里面都有壳。

接着是苗浅和戚美珍也学着白苏苏,放下筷子。

“你们不要动,老大媳妇,老二媳妇收拾桌子”徐婶子拦住要帮忙的三人。

“坐吧,你们刚刚来,现在是农闲时间,你们呢是城里的娃,也没干过什么活。

但是在农村除非你们的爹娘能一首给你们发生活费,不然就只能下地。

这下地想要吃饱饭很难,你们第一年来没有人口粮,第二年开始需要有六百公分才能有180斤的毛粮。

十个工分是一个工,一个工能有七两左右毛粮,我们这里从3月底开始春耕,一年只有一季,到十月,忙六个月,所以你们想要吃饱饭就要这六个月往死里干,不请假要保证每天西个工分以上。”

徐见山见西人认真听着,心里满意,最起码不是听不懂人话的。

“一般下乡有三天收拾的时间,但现在要猫冬了,十月到三月中旬,一共有五个多月的猫冬时间,像十月可以上山采摘山货,十一月囤柴火,你们今年来的迟,山里也没什么给你们摘的了,可以和大队换,在来的路上我听到白知青说的,确实在大队里,东西比钱票合适。

包括柴火一类你们也可以换,若是想换可以到大队胡家,林家,王家这几家换,这几家的男丁多,每年都会砍不少的枯枝,他们的柴火不缺。

一捆200斤,我们这整个冬季要用到两三吨柴火,也就是150捆柴火过冬是最少的,一捆一毛钱,用相同的物换也成”徐见山见没什么好说的了“你们选好在哪建房子的了吗?

还有一点你们是集体户,我们给你们建的房子,你们以后迁走,就属于大队的我们己经选好了,就在仓库后面胡木匠家的旁边”傅慎行颔首后说道“那行,你们也累了几天了,就先回去休息,明天我们过去测量地基,快的话十天就建好了,然后一个月以后就可以搬进去。”

“那我们就先告辞了,谢谢徐叔,徐婶,款待”五人起身告辞。

徐见山送到院门外关了门,回到屋里拿起长柜上的烟杆卷了烟叶塞进去点燃“又抽”徐婶子嘟囔了一句“这五个知青倒是有礼的很,出手也大方,拿了那么多东西得有小十块钱城里的娃,家里日子过得比我们富裕的多,好在目前看着也不是那种眼高于顶的,希望之后也安安生生的。

上次开会说现在开始强制下乡了,也不知道我们大队要来多少知青呢?”

徐见山眉头成了个川字,今天看这几个知青的样子,都喜欢啥独立的空间,他是不懂,难保下一批也是如此。

看来这次盖房子,还是要找个地方在盖一批房子。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