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墨推书 > > 绣线里的百年呼吸一种小禾热门的网络小说_热门的网络小说绣线里的百年呼吸(一种小禾)
其它小说连载
书名:《绣线里的百年呼吸》本书主角有一种小禾,作品情感生动,剧情紧凑,出自作者“斯诺的口红”之手,本书精彩章节:主要角色是小禾,一种,杜鹃的年代,萌宝,民国小说《绣线里的百年呼吸》,由网络红人“斯诺的口红”创作,故事精彩纷呈,本站纯净无广告,欢迎阅读!本书共计6191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17 17:32:09。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绣线里的百年呼吸
主角:一种,小禾 更新:2025-10-17 21:09:07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杜鹃啼血·望君归梅雨前的闷热,像是给整个古镇罩上了一层薄纱,
连呼吸都带着黏腻的重量。小禾坐在曾祖母惯常坐的靠窗位置,
面前摊开着那本《百花图册》。她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一丛褪色的杜鹃上。那绯红,
历经近百年时光的淘洗,已变得如同少女羞涩时颊上那抹极淡的胭脂,
却依然能窥见当初绽放时的热烈。曾祖母——小禾更习惯在心里称她为阿婆——在里间小憩。
午后的绣坊静极了,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吴侬软语,和着河水缓慢流淌的潺潺声,
仿佛时光本身在此凝固。小禾深吸一口气,再次拿起那枚穿着绯红丝线的针。
有了上次的惊悸,这次她动作更缓,心也更沉。针尖,带着崭新的、饱满的红色,
小心翼翼地探向那古老绢布上杜鹃花瓣缺失的一角。指尖传来的并非灼热,
而是一阵轻微的眩晕,像投入静湖的石子,漾开了岁月的涟漪。光,明亮得有些晃眼。
小禾发现自己置身于一间宽敞的教室。木格的窗棂外,一树树杜鹃开得正盛,那红色,
比她手中的丝线还要浓烈,几乎要燃烧起来。空气中浮动着书香、墨香,
还有窗外花草的清新气息。一个穿着月白上衣、玄色长裙的少女正伏在临窗的书桌上,
乌黑的辫子垂在胸前,发梢系着一根淡蓝色的头绳。她手中绷着一方素白手帕,
正全神贯注地绣着。小禾能看清她纤细而稳定的手指,
那枚小小的银针在她指间仿佛有了生命,牵引着绯红的丝线,
在绢帛上绽开一朵朵微型的杜鹃。少女的侧影沐浴在春光里,睫毛长而密,
鼻尖沁出细小的汗珠,嘴角噙着一丝温柔的、近乎虔诚的笑意。“望舒,
又在绣你的‘望君归’了?”另一个剪着齐耳短发的女生凑过来,笑着打趣。
被唤作望舒的少女抬起头,脸上飞起两片红云,比绣架上的杜鹃更娇艳。
她嗔怪地看了同伴一眼,却没有否认,只是更低地垂下头,
指尖轻柔地抚过那几近完成的杜鹃花丛,低声呢喃:“他说……等杜鹃再开的时候,
或许就能回来了。”她的声音像江南的春雨,软软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小禾的心被这声音攫住了。她看到了少女眼中闪烁的星光,那是对未来毫无保留的憧憬,
是对远方之人全心全意的信托。窗外,远远传来了操练的号子声,隐约而肃杀,
与教室内的宁静温馨格格不入。少女手中的针顿了一下,那星光也似乎随之轻轻摇曳了一下。
画面流转。不再是明亮的教室,而是暮色四合的码头。江风带着水汽的腥味,
吹拂着少女——陆望舒的裙摆。她紧紧攥着那方终于完成的杜鹃手帕,
望着眼前穿着崭新军装、眉宇间还带着少年意气的青年。“等我,望舒。”青年接过手帕,
指尖与她相触,带着滚烫的温度,“等天下太平,我必归来,看你绣遍世间百花。
”他没有说更多山盟海誓,只是将那方承载着无数针脚、无数心事的“望君归”仔细叠好,
贴身收起。江轮鸣笛,声音凄厉,划破了古镇的黄昏。陆望舒站在码头上,
看着那艘船载着她年轻的恋人,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与滚滚江流之中。她没有哭,
只是紧紧咬着下唇,直到舌尖尝到一丝腥甜。她的身影在巨大的离愁别绪与家国大义面前,
显得如此纤细,却又如此执拗。小禾的指尖跟着颤抖,她能感受到陆望舒那一刻的心跳,
如同擂鼓,重重地敲击在她的胸腔里。那不仅仅是儿女情长,
更是一种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向前,不得不分离的无奈与悲壮。现实与幻境在针线间交错。
小禾一针一针地补着那褪色的杜鹃。
她看到陆望舒在得知北伐军兴时的激动与忧惧交织;看到她深夜在灯下反复阅读前方来信,
字迹被泪水晕开;看到她在女塾的集会上,与其他女同学一起,将绣品义卖,支援前线,
那时她眼中的光,除了思念,更多了一份与恋人同行的坚定。然而,传来的消息越来越糟。
报纸上的铅字冰冷而残酷。陆望舒依旧绣着杜鹃,在不同的帕子、衣襟上,
仿佛这是一种仪式,一种能将远方之人唤回的巫术。只是,她眼中的星光渐渐黯淡,
如同被乌云遮蔽的星辰。她的针法依旧工稳,但每一针都像是扎在自己的心上。
最后一场幻象,是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清晨。陆望舒独自一人,撑着一把油纸伞,
站在他们分别的码头。江面空濛,只有雨丝落入水中的细碎声响。
她从怀中拿出最初那方“望君归”的手帕,杜鹃依旧红艳,只是边缘已被摩挲得起了毛边。
她轻轻哼唱起一首古老的江南小调,声音被雨声打得七零八落,不成曲调。然后,她松开手,
那方手帕像一只疲惫的红色蝴蝶,翩然落入浑浊的江水中,转瞬便被吞没。她没有呼喊,
没有痛哭,只是静静地站着,任由雨水打湿她的衣衫和头发。那是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沉寂。
她青春的、热烈的爱恋,连同那个承诺归来的青年,一同沉入了江底。小禾的针停住了,
一滴温热的液体落在她的手背上,她才意识到自己哭了。那不仅是悲伤,
更是一种深切的无力感。透过这丛杜鹃,她触摸到的是一整个时代的悲剧,
是无数个体在历史巨轮下被碾碎的、无声的痛楚。“她后来……怎么样了?”小禾抬起头,
发现阿婆不知何时已醒来,正静静地坐在她对面,眼神悠远,
仿佛也刚从一场漫长的梦境中归来。阿婆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像穿过弄堂的风,
带着岁月的尘埃。“望舒学姐……她终身未嫁。战争结束后,她去了战地医院做护工,
后来在一所小学教孩子们画画、绣花,直到很老,很老。她从不提起他,也从不绣杜鹃了。
”小禾低头看着手中已然鲜亮起来的杜鹃绣样,那红色此刻在她眼中,不再是羞涩的胭脂,
而是心头的血,是烽火,是燃烧后又寂灭的生命。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
“等待”二字,可以如此沉重,足以压垮一个人的一生。
她也忽然明白了自己父母那段最终走向分离的感情,在和平年代尚且有诸多无奈与消磨,
更何况在那样的乱世之中。陆望舒的“望君归”,最终成了一场空。
但小禾在那一针一线的复原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幻灭,
还有一种从绝望中生发出的、沉默的韧性。那个穿着月白上衣的少女,用她的一生,
绣下了一个时代悲剧的注脚,也绣出了个体在命运面前的尊严。窗外的天空,
不知何时积聚起了乌云,隐隐有雷声滚过。梅雨,终于要来了。而那丛重新鲜亮起来的杜鹃,
在渐渐暗淡的天光里,红得惊心,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会呼吸的往事。
第二章:寒梅立雪·一片冰心闷雷过后,积蓄已久的雨水终于倾泻而下,敲打着古老的瓦檐,
汇成一道道水帘,挂在绣坊的窗外。世界被笼罩在一片哗哗的雨声中,清冷而潮湿。
空气里那股老木头和丝线的味道,被水汽浸润得更加浓郁。
小禾的心绪还沉浸在陆望舒那沉入江底的杜鹃所带来的悲戚中。她轻轻翻过一页,
《百花图册》上,那株墨线勾勒枝干、淡粉点染花瓣的寒梅,赫然眼前。与杜鹃的凄艳不同,
这梅花带着一种孤峭的清冷,仿佛在万丈冰雪中,依然保有内心的温度。
阿婆递过来一枚穿着淡青色丝线的针,声音平静:“素梅姐姐的梅花,是绣在袖子里的。
”小禾接过针,指尖感受到一丝凉意。她找到梅枝下那处需要补全的石影,将针尖缓缓刺入。
没有灼热,没有眩晕,只有一股凛冽的寒意,顺着经络,瞬间蔓延至四肢百骸,
仿佛一下子被抛入了那个记载中的——民国十五年冬。雪,下得正紧。
夜色被地上的积雪映照出一种朦胧的蓝光。这是一间雅致却略显压抑的闺房,
红木家具在跳动的灯焰下泛着幽光。一个少女背对着小禾,坐在梳妆台前。
她穿着一件半旧的棉袍,剪着一头利落的短发,脖颈修长,背影挺直。她就是沈素梅。
小禾看不到她的正脸,
到她周身散发出的那种与这暖阁绣户格格不入的气息——一种隐忍的、即将喷薄而出的力量。
沈素梅正在缝补一件深蓝色学生装的衣袖内里。她的动作极慢,极细致,
用的是一种近乎本色的浅灰丝线。小禾凑近些,才看清,她是在那不起眼的內里,
绣一株小小的、嶙峋的寒梅。枝干遒劲,花瓣疏落,
旁边还有四个更细小的字——“一片冰心”。针尖每一次刺入、拉出,
都带着一种决绝的力度。那不是大家闺秀消遣时光的女红,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宣誓,
一种在暗处积蓄力量的仪式。门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
接着是一个温和却难掩忧虑的女声:“素梅,睡了吗?你父亲……还在书房生气呢。
那门亲事,陈局长家我们实在开罪不起啊……”沈素梅的手停顿了一瞬,没有回头,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