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墨墨推书!手机版

墨墨推书 > > 晏同叔晏同临川之光完结版在线阅读_临川之光全集免费在线阅读

晏同叔晏同临川之光完结版在线阅读_临川之光全集免费在线阅读

井山秀才 著

军事历史完结

《临川之光》是网络作者“井山秀才”创作的军事历史,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晏同叔晏同,详情概述:主题:一座小城如何以思想、诗词、改革、戏剧四道光芒,照亮华夏千年精神夜空 晏殊:从“少年得志”到“中年谨慎”再到“晚年以诗传灯”,完成“光之守护者”。 王安石:从“理想之火”到“众矢之的”到“残灯自明”,完成“光之牺牲者”。 曾巩:从“质疑者”到“调和者”到“记录者”,完成“光之传递者”。 汤显祖:从“戏梦者”到“叛逆者”到“燃灯者”,完成“光之放大者”。

主角:晏同叔,晏同   更新:2025-10-17 17:48:3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竹篮还留在桌上。

桂花糕的甜香混着墨味。

许氏没走。

她站在书案旁,眼睛亮得吓人。

“同叔哥哥,你写。”

她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你写,我记着。”

晏同叔提笔的手顿了顿。

他看向母亲。

母亲正望着许氏,眼神复杂。

“许家丫头,”母亲轻声说,“这话传出去,要惹祸的。”

“万灯燃?”

母亲摇头,“官府最听不得这种话。”

许氏却笑了。

她笑起来时,眼角微微上翘,像月牙。

“伯母,童谣就是童谣。”

她说,“孩子们唱的歌,官府管不着。”

晏同叔心头一动。

他十三岁,许氏十二。

都是半大孩子。

可许氏这话,却透着超乎年龄的透彻。

“许妹妹说得对。”

晏同叔重新铺开竹纸。

“童谣而己。”

母亲欲言又止。

最终叹了口气,去厨房添茶。

屋里只剩两人。

油灯噼啪作响。

许氏凑近些,指着纸上的字。

“同叔哥哥,我觉得‘万灯燃’还不够。”

晏同叔挑眉。

“不够?”

“嗯。”

许氏点头,“灯燃了,然后呢?”

“灯要照亮东西。”

“照亮什么?”

晏同叔怔住。

他没想到这一层。

许氏继续说:“东街瓦子读书声,西街纺车歇又旋。”

“这说的是现在。”

“灯照亮的,该是将来。”

少年手中的笔悬在半空。

墨汁将滴未滴。

“将来...”他喃喃道。

许氏的声音更轻了,却字字清晰:“灯照之处,该有更远的地方。”

“比如...京城。”

晏同叔手一抖。

墨点滴落,在纸上晕开一团黑。

“京城?”

他声音发干。

临川离京城千里之遥。

他连想都不敢想。

“对,京城。”

许氏眼神飘向窗外,仿佛能穿透重重屋舍,看见遥远的都城。

“我爹去年去过。”

“他说,京城的灯,比临川亮得多。”

晏同叔沉默。

他想象不出比临川更亮的灯是什么样子。

许氏转回头,目光灼灼:“同叔哥哥,你的灯,不能只照临川。”

这话像一道闪电。

劈开少年心中的迷雾。

他猛地提笔。

笔锋凌厉。

“祥符灯,照九州——”他写下这行字,手在微微发抖。

许氏却摇头。

“太首白了。”

她说,“童谣要婉转。”

晏同叔皱眉。

“那该怎么说?”

许氏想了想。

她轻声念道:“祥符灯,照天阶,一盏引来万盏开。”

晏同叔眼睛一亮。

“天阶...”这个词妙。

既是台阶,又暗指登天之路。

含蓄,却有力量。

“好!”

他重重点头,就要落笔。

“等等。”

许氏按住他的手。

她的指尖冰凉,触感却滚烫。

晏同叔像被火烫到,猛地缩手。

笔掉在纸上,又染黑一片。

两人都愣住了。

许氏脸一红,慌忙捡起笔。

“对、对不起...”她声音细若蚊呐。

晏同叔也红了耳根。

“没事...”气氛微妙。

油灯的火苗跳了跳。

母亲端着茶进来,看见这一幕,眼神微动。

她什么也没说,放下茶又出去了。

许氏把笔递还,指尖避开接触。

“同叔哥哥,你写吧。”

晏同叔接过笔,定了定神。

写下许氏刚说的句子。

字迹工整,力透纸背。

许氏看着,忽然问:“同叔哥哥,你想过去京城吗?”

晏同叔笔尖一顿。

“想...也不敢想。”

“为什么?”

“家贫。”

少年声音低沉,“去京城,要盘缠。”

“还要有人引荐。”

“我们这样的人家...”他没说下去。

意思却明白。

许氏沉默片刻。

“我爹说,京城有科举。”

“寒门子弟,也能考功名。”

晏同叔苦笑。

“那也要先到了京城再说。”

“如果...”许氏犹豫了一下,“如果有人资助呢?”

晏同叔抬头看她。

“谁会资助一个穷书生?”

许氏咬唇。

“我爹...认识几个京城来的商人。”

“他们有时会资助有才学的少年。”

晏同叔怔住。

他从未听许家提起过。

许氏似乎看穿他的疑惑,解释道:“我爹不让我对外说。”

“他说树大招风。”

晏同叔点头。

理解。

穷人家,最怕惹人注目。

“那...”他犹豫着,“许伯伯会帮我吗?”

许氏笑了。

“你写出最好的童谣,我就去求爹爹。”

晏同叔心头一热。

又觉得不妥。

“这样...像交易。”

许氏摇头。

“不是交易。”

是证明。

她看着他的眼睛:“证明你的才学,值得投资。”

这话很首接。

首接得让人难堪。

晏同叔脸上火辣辣的。

但心里明白,许氏说得对。

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帮助一个穷少年。

总要看到价值。

他的价值,就是他的才学。

“好。”

他深吸一口气。

“我写。”

笔在纸上飞舞。

墨香弥漫。

许氏在一旁看着,不时提出建议。

“这里加个‘云’字如何?”

“这句太文了,孩子们听不懂。”

“押韵,要注意押韵。”

她虽不识字,对韵律却天生敏感。

每每能指出关键。

晏同叔越写越惊异。

“许妹妹,你该读书的。”

许氏眼神一暗。

“女子无才便是德。”

我爹说的。

晏同叔皱眉。

“胡说。”

才德本是一体。

但他没说出来。

这话太叛逆。

许氏却懂了他的未尽之言。

她笑了笑,有些苦涩。

“同叔哥哥,你写吧。”

“我把想读的书,都写在你的童谣里。”

这话让晏同叔心头一震。

他郑重地点头。

笔走龙蛇。

新的童谣渐渐成型。

“祥符灯,照天阶,一盏引来万盏开。

东街书生登云去,西街织女裁锦来。

小儿拍手歌太平,明日灯花满城栽。”

写到这里,晏同叔停笔。

看向许氏。

“如何?”

许氏轻声念了一遍。

眼睛越来越亮。

“登云去...裁锦来...”她重复着这两个词。

“真好。”

晏同叔松了口气。

能得到许氏的认可,他莫名开心。

“不过...”许氏忽然皱眉。

“不过什么?”

“最后一句。”

她说,“‘灯花满城栽’,这个‘栽’字...”晏同叔紧张起来。

“不好吗?”

“不是不好。”

许氏沉吟,“只是...灯花是开的,不是栽的。”

“栽,像种树。”

晏同叔恍然。

确实。

他苦思冥想,找不到合适的字替换。

许氏也蹙眉思索。

油灯忽明忽暗。

映着两张年轻的脸。

突然,许氏眼睛一亮。

“灯花满城栽...”她轻声说,“不如...灯花满城台?”

晏同叔一怔。

“台?”

“对,楼台。”

许氏解释,“灯挂在楼台上,照亮全城。”

“而且‘台’和‘开’押韵。”

晏同叔默默念了一遍。

灯花满城台。

果然更妙。

他惊喜地看着许氏。

“许妹妹,你真是个才女!”

许氏脸一红。

“我随便说的...不。”

晏同叔认真道,“你这随便一说,胜过我苦思半天。”

他是真心佩服。

许氏在诗词上的天赋,让他这个读书人都自愧弗如。

可惜...是女子。

若是男儿身,必能考取功名。

许氏似乎看出他所想,微微一笑。

“同叔哥哥,你考上功名,就等于我考上了。”

这话说得...太亲密了。

晏同叔耳根又红了。

许氏也意识到失言,慌忙低头。

屋里静下来。

只听见灯芯燃烧的噼啪声。

良久,晏同叔轻声说:“许妹妹,若我真有出头之日...”他顿住,后面的话说不出口。

许氏抬头看他。

眼神清澈。

“你会有的。”

她说得很肯定。

“我相信。”

就这三个字。

让晏同叔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他重重点头。

提笔写下最终版的童谣。

字字用心。

笔笔用力。

仿佛写的不是童谣。

是誓言。

写罢,他吹干墨迹,将竹纸递给许氏。

“许妹妹,这个送你。”

许氏接过,小心翼翼地看着。

虽然不识字,却看得格外认真。

“我会背下来的。”

她说,“一字不差。”

晏同叔笑了。

“我信。”

许氏也笑了。

她把竹纸仔细折好,收进怀里。

“同叔哥哥,我该回去了。”

她说着,却站着不动。

晏同叔点头。

“我送你。”

“不用。”

许氏摇头,“就几步路。”

她转身走向门口。

手触到门帘,又停住。

回头。

眼神复杂。

“同叔哥哥。”

她轻声说,“记住今晚的话。”

“你的灯,不能只照临川。”

晏同叔郑重承诺:“我记住了。”

许氏笑了。

转身掀帘而出。

寒风灌进来。

吹得油灯摇曳。

晏同叔站在原地,许久未动。

怀里,还藏着那片烧焦的纸灰。

他忽然觉得,许氏就像那点火星。

溅在他的生命里。

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母亲走进来,看着他。

眼神了然。

“许家丫头...不简单。”

母亲只说了一句。

晏同叔点头。

他知道。

这个清晨,改变的不仅是一首童谣。

还有两个少年的命运。

窗外,不知谁家孩子开始唱起歌来。

嗓音稚嫩,却充满力量。

晏同叔侧耳倾听。

不是他的童谣。

但总有一天会是。

他坚信。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