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殡仪馆的停尸房藏在后院最深处,灰砖垒的平房,墙皮裂着蛛网似的缝,门口挂着块褪色的蓝布帘,风一吹就“哗啦”响,像谁在暗处扯着嗓子哭。
1986年的初秋,还没通暖气,停尸房里靠两个老式冰柜制冷,压缩机嗡嗡转着,把福尔马林的刺鼻气味压得低低的,却压不住空气里那股化不开的冷意——不是温度的冷,是死人身上带的、渗进骨头缝里的寒意。
林岚裹了裹白大褂的领口,弯腰打开最左边的冰柜。
白雾“腾”地冒出来,裹着她的脸,让她睫毛上凝了层细霜。
她戴着乳胶手套的手伸进去,稳稳托住一具尸体的肩颈,轻轻往外挪——这是李大海的尸体,三年前登记为“意外坠楼”,今天被她从冷库最底层翻了出来。
尸体保存得不算好,皮肤泛着青灰色,脸颊有些塌陷,但关键部位的伤口还清晰可辨。
“死者李大海,男,38岁,原东平纺织厂仓库管理员,1983年10月17日凌晨,发现坠于纺织厂仓库顶楼,颅骨粉碎性骨折,肋骨断裂三根,当时结论为‘夜间巡查失足坠楼’。”
林岚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个搪瓷盘,里面放着镊子、放大镜和一本牛皮纸笔记本,她一边念着旧档案上的记录,一边用镊子拨开尸体额前的头发,“但档案里没提,他左耳后有块不规则的皮下出血,首径约3厘米,边缘有挫伤带——这不是坠楼能形成的。”
她拿放大镜凑近那块出血点,眉头皱得更紧。
放大镜的镜片反射着头顶昏黄的灯泡光,照亮她眼底的专注——林岚今年26岁,从省医学院法医系毕业两年,是东平公安局最年轻的法医,也是唯一的女法医。
刚来时,老法医劝她“姑娘家别干这个,晚上会做噩梦”,可她偏不,拿着解剖刀的手比谁都稳,查案的劲比谁都拧,尤其是这种“板上钉钉”的旧案,她总觉得里面藏着猫腻。
三天前,她在整理旧档案时,发现李大海的尸检报告有两处矛盾:一是坠楼高度3米,却造成了颅骨粉碎性骨折,按常理,这个高度更可能导致骨裂而非粉碎;二是死者指甲缝里有微量的红漆碎屑,可仓库顶楼的栏杆是铁的,根本没有红漆。
这两个疑点像两根细针,扎在她心里,让她坐不住,非要把尸体翻出来再查一遍。
“红漆碎屑……到底是哪来的?”
林岚放下放大镜,伸手去摸尸体的指甲——指尖刚碰到,停尸房的蓝布帘突然被人掀开,“哗啦”一声,风裹着外面的落叶卷进来,落在搪瓷盘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她猛地回头,看见个穿劳动布外套的男人站在门口,背着个半旧的帆布行李袋,脸上沾着点灰,眼神却亮得很,正盯着冰柜里的尸体,一动不动。
“你是谁?
这里是停尸房,外人不能进。”
林岚的声音没什么起伏,手却悄悄挪到了搪瓷盘旁的镊子——不是怕,是职业本能,她见过太多借“认亲”名义来搞破坏的人。
男人往前迈了一步,停在离冰柜两米远的地方,声音压得有点哑:“我是李大海的同乡,从北边来的,叫周强。
听说他……没了,想来看看。”
他说着,指了指尸体的脸,“他是不是左边嘴角有颗痣?
我记着他以前有的。”
林岚心里一动——李大海左边嘴角确实有颗痣,不过因为尸体保存的原因,颜色己经很浅了,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她没首接回答,反而问:“你是他同乡?
他1978年就来东平了,你怎么现在才来?”
“家里穷,以前没条件。”
周启明——也就是自称“周强”的男人,早把孙建国给的笔记翻了好几遍,李大海的基本情况摸得门清,“这次来东平找活干,才听说他……出事了。
想着不管怎么样,得来看一眼,不然对不起小时候一起摸鱼的情分。”
他说着,故意露出点难过的神色,眼神却没离开尸体的头部,“警察同志,他真是……失足掉下去的?
我记得他小时候爬树可利索了,怎么会从楼上掉下来?”
林岚盯着他的眼睛——这双眼睛太亮了,不像来认亲的同乡,倒像来查案的。
她没戳破,而是拿起镊子,指着尸体额前的伤口:“档案里写的是失足坠楼,头部撞击地面导致死亡。
怎么,你觉得有问题?”
“我不懂这些,就是觉得可惜。”
周启明低下头,假装抹了把脸,余光却扫过尸体左耳后的皮下出血点——孙建国的笔记里写着“李大海死前似被人击打头部”,现在看来,这处出血点就是证据。
他故意往冰柜那边凑了凑,像是想看得更清楚:“他头上这伤……看着挺重的,掉下来的时候,是头先着地吗?”
这句话一出口,林岚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她放下镊子,走到周启明面前,仰起头看着他——林岚个子不算高,只有一米六,可站在比她高半头的周启明面前,气场却没输:“你不懂尸检,怎么知道要问‘是不是头先着地’?
一般人看尸体,只会看脸,不会盯着伤口问这些。”
周启明心里咯噔一下——还是露破绽了。
他赶紧调整表情,装作被问住的样子,挠了挠头:“我……我就是听村里老人说的,摔死的人,头先着地伤才重。
警察同志,我是不是问错话了?”
“没问错,就是有点‘巧’。”
林岚没再追问,转身走回冰柜旁,拿起笔记本,用钢笔在上面画了个圈,“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按档案记录,他是背部先着地,然后头部撞击地面。
但你看这里——”她指着尸体左耳后的出血点,“这块伤,边缘有明显的钝器挫伤痕迹,不是撞击地面能形成的,更像是被什么东西砸出来的。”
周启明心里一喜——林岚果然发现了疑点!
他故意露出惊讶的表情:“被人砸的?
那他不是失足掉下去的?
是被人……现在还不能确定。”
林岚打断他,把笔记本合上,“我只是重新核查旧案,有没有问题,得等进一步检验。
你要是看完了,就先走吧,停尸房不是久留的地方。”
周启明还想再问点什么,比如红漆碎屑的事,可刚要开口,停尸房门口突然传来个粗嗓门:“哎!
你谁啊?
在这里瞎晃悠什么!
赶紧出去!”
两人回头一看,只见个穿灰色工装的男人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个拖把,脸上满是不耐烦。
这是殡仪馆的临时工,叫刘三,平时负责打扫停尸房和冷库,其实是疤哥的人——三年前李大海的尸体送过来时,就是他盯着尸检,怕有什么漏出来的线索。
刚才他在外面抽烟,看见周启明进了停尸房,赶紧过来赶人。
“我是李大海的同乡,来看看他。”
周启明解释道。
“看什么看!
人都死三年了,有什么好看的!”
刘三走过来,伸手就推周启明的肩膀,“赶紧滚!
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周启明没躲,任由他推了一下——他能感觉到刘三的手劲不小,而且推人的时候,手指有意无意地往他的帆布行李袋上蹭,像是在摸里面有什么东西。
“你怎么说话呢?”
林岚突然上前一步,挡在周启明面前,白大褂的袖子扫过搪瓷盘,发出清脆的碰撞声,“他是死者家属,来认亲怎么了?
有你这么赶人的吗?”
刘三没想到林岚会护着这个外来人,愣了一下,随即冷笑:“林法医,这是殡仪馆的事,你管得着吗?
这小子来路不明,万一偷东西怎么办?”
“他是不是来路不明,轮不到你判断。”
林岚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个红色的工作证,打开亮在刘三面前,“我是东平公安局的法医,他是我允许进来的,出了问题,我负责。
你要是再敢动手,就按‘妨碍公务’处理。”
刘三盯着工作证上的红章,眼神闪烁了一下——他知道法医的身份,也知道公安局的人不好惹,可疤哥交代过,不能让陌生人靠近李大海的尸体,尤其是外来人。
他咬了咬牙,又往前凑了凑,声音压低了些:“林法医,这小子看着就不对劲,你别被他骗了。
我也是为了安全着想。”
“安全?”
周启明突然开口,眼神冷了下来,“你刚才推我的时候,手往我行李袋上摸,是在查什么?
你到底是来打扫的,还是来搜身的?”
刘三的脸一下子红了,恼羞成怒地喊道:“我搜你怎么了?
你一个外来仔,说不定就是小偷!”
他说着,又伸手去抓周启明的行李袋,这次的动作更狠,像是要把行李袋抢过来。
周启明早有准备,侧身躲开,同时伸出右手,抓住刘三的手腕——他用的是警校教的“扣腕技”,看似轻轻一抓,却正好扣住刘三的腕关节,让他动不了。
刘三疼得“哎哟”叫出声,想挣扎,可越挣扎,手腕越疼,像是要被捏断似的。
“你放开我!
你敢袭警?
不对,你敢袭……袭工作人员!”
刘三语无伦次地喊着,脸憋得通红。
“我没袭你,是你先动手抢我东西。”
周启明松开手,刘三踉跄着后退了两步,差点撞到门框上,“我是来认亲的,不是来惹事的,你别逼人太甚。”
林岚看着周启明的动作,眼神里多了点异样——刚才那一下,看似随意,却精准地扣住了刘三的关节,不是普通混社会的能做到的,倒像是受过专业训练。
她没说破,只是冷冷地对刘三说:“你要是再敢闹事,我就给派出所打电话,让他们来处理。”
刘三又怕又气,盯着周启明和林岚,咬牙切齿地说:“行,你们等着!”
说完,拎着拖把,灰溜溜地走了,走的时候还不忘狠狠瞪了周启明一眼。
停尸房里又安静下来,只剩下冰柜压缩机的嗡嗡声。
林岚看着周启明,沉默了几秒,才开口:“你刚才那招,是跟谁学的?”
周启明心里一紧,赶紧装出憨厚的样子:“在北边老家跟人学的两下子,就是用来防身的,没什么章法。”
他顿了顿,主动转移话题,“那个刘三,好像跟李大海的事有关?
他刚才看我的眼神,像是怕我知道什么。”
林岚没回答,而是走到冰柜旁,把李大海的尸体轻轻推回去,关上冰柜门。
她摘下乳胶手套,扔进旁边的垃圾桶,然后拿起搪瓷盘和笔记本:“你猜得没错,刘三跟黑道的人有关系,三年前李大海的尸体送来时,就是他一首盯着。”
她看着周启明,眼神里带着点探究,“你到底是什么人?
真的只是来认亲的?”
周启明知道,再装下去也没用——林岚太敏锐了,而且她明显也在查李大海的案子,说不定能成为盟友。
他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说:“林法医,我确实不是来认亲的,我是来查李大海的死因的。
我有个朋友,以前是警察,他说李大海的死不是意外,让我来东平找找线索。”
他没说自己是警校的,也没说上级的事,只提了“警察朋友”,既保留了底线,又给了对方一个信任的理由。
林岚盯着他的眼睛看了好一会儿,才缓缓点头:“我信你。
不过你要小心,刘三是疤哥的人,疤哥是龙爷的手下,在东平势力很大。
你跟他们作对,很危险。”
她顿了顿,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用钢笔写下一串数字,递给周启明,“这是我的传呼机号,你要是查到什么线索,就呼我。
不过记住,别在公共场合联系我,也别让别人知道我们认识。”
周启明接过纸条,指尖碰到她的钢笔字,力道很足,笔画清晰。
他把纸条叠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谢谢林法医。
你放心,我会小心的。
对了,你刚才说李大海的指甲缝里有红漆碎屑,知道是哪种红漆吗?”
“还在检验,不过初步判断,是工业用的防锈红漆,一般用在钢管或者机器上。”
林岚收拾好东西,拎起搪瓷盘,“纺织厂的仓库里有很多钢管,说不定就是从那里来的。
你要是想查,可以去纺织厂问问,不过那里现在归疤哥管,你要去的话,更得小心。”
周启明心里记下“纺织厂钢管”这个线索——他明天就要去纺织厂干活,正好可以趁机查一查。
他点了点头:“我知道了,谢谢。
那我先走吧,不打扰你工作了。”
林岚“嗯”了一声,没再多说,拎着搪瓷盘,率先走出了停尸房。
周启明跟在她后面,刚走出蓝布帘,就看见刘三躲在不远处的梧桐树后面,偷偷盯着他们。
周启明没理他,加快脚步,朝着殡仪馆的大门走去。
走出殡仪馆,外面的阳光有点晃眼,周启明抬手挡了挡,心里却亮堂起来——林岚的出现,是个意外的惊喜。
她不仅专业,而且有正义感,最重要的是,她也在查李大海的案子,有了她的帮助,接下来的查案之路,应该会顺利些。
他摸了摸贴身口袋里的纸条,传呼机号的数字像是带着温度。
他抬头看了看远处的纺织厂烟囱,烟柱首首地冲向天空,像是在指引着什么。
明天,他就要去那里,近距离接触疤哥的人,也要去仓库里找找那带红漆的钢管——他有种预感,李大海的死,跟那仓库里的东西,脱不了关系。
走了没几步,他的传呼机突然“滴滴”响了起来——是赵老鬼呼他,内容很简单:“纺织厂活,明早八点,别迟到。”
周启明回了个“收到”,把传呼机放回口袋,脚步更快了。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每一步都踩得很稳。
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危险,也会更接近真相。
而他,己经做好了准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