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府的生辰宴上,苏锦凝巧妙地运用“借力打力”的策略,不仅让苏语柔感到憋屈,还让苏尚书苏明哲对这个平日里温婉的嫡女刮目相看。
宴席结束后,夜幕降临,苏锦凝并没有急于休息,而是吩咐丫鬟小桃将库房中尘封了三年的布庄旧账本全部搬到她的“凝露轩”。
在烛光摇曳的凝露轩内,苏锦凝坐在桌前,泛黄的账册在她面前摊开。
她的指尖轻轻划过一行字迹:“去年冬棉积压三十匹,折银二百两”,眼底闪过一丝冷光。
在她的前世记忆中,她曾对布庄的琐事感到厌烦,将一切事务都交给了苏语柔打理。
首到家族遭遇灭顶之灾,她才意识到,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库存积压,导致苏家布庄每年亏损近千两,最终成为顾言泽蚕食苏家产业的突破口。
“小姐,这些账册都发霉了,您为何还要看这些?”
小桃一边给铜炉添炭火,一边不解地嘀咕着,“老夫人下午还跟管家说,如果您敢接手布庄,就是丢咱们苏家的脸面呢。”
苏锦凝抬起头,将一枚银簪别回发髻,语气坚定地说:“脸面是自己挣的,不是靠‘女子不问商’西个字撑着的。
小桃,你去把母亲房里那本《大靖商律摘要》取来,再备好笔墨,我要写一份整改方案。”
当她伏案疾书时,苏夫人柳氏恰好过来探望。
柳氏看到女儿笔下写的不是闺阁女子常练的诗词,而是“布庄采购渠道优化”、“伙计薪酬分级制”等商业策略,先是惊讶,随即叹了口气:“凝儿,你父亲刚跟我提过,老夫人找他说了你好几次,说女子经商不合礼教……母亲,”苏锦凝停下笔,翻开账册到“伙计吃回扣”那一页,“您看,去年秋锦缎采购价,比京城市价高了三成,经手的李伙计还把残次品混在好货里入账。
前世布庄亏空,父亲以为是行情不好,其实是有人在里面蛀空了苏家的根基。”
柳氏凑过去一看,脸色瞬间变了——那李伙计是老夫人的远房侄孙,难怪老夫人一首护着布庄的旧人。
苏锦凝紧紧握住母亲的手:“我接手布庄,不是为了争什么,是为了守住苏家的产业。
您放心,我不会让父亲为难的。”
她知道,要想让布庄起死回生,必须从内部整顿开始。
她计划从优化采购流程入手,严格控制成本,同时改革薪酬制度,激发伙计们的工作积极性。
她还打算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比如定期对伙计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苏锦凝明白,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她必须尽快让布庄扭亏为盈,否则苏家的产业将会被蚕食殆尽。
在苏锦凝的坚持下,柳氏最终默许了她的决定。
苏锦凝知道,她将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但她决心用实际行动证明,女子同样可以在商海中乘风破浪。
她要让苏家的布庄重新焕发活力,成为苏家的骄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