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墨墨推书!手机版

墨墨推书 > > 大理寺少卿断案日常汪砚舟瑶华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汪砚舟瑶华(大理寺少卿断案日常)小说免费阅读大结局

大理寺少卿断案日常汪砚舟瑶华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汪砚舟瑶华(大理寺少卿断案日常)小说免费阅读大结局

楚容 著

言情小说完结

金牌作家“楚容”的优质好文,《大理寺少卿断案日常》火爆上线啦,小说主人公汪砚舟瑶华,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剧情走向顺应人心,作品介绍:天下承平系于法,京城安定见于案。 大理寺深衙内,卷宗藏秘,旧案翻涌,断案者以蛛丝破局,凭律法立威,以一案清明护朝纲、守天下。

主角:汪砚舟,瑶华   更新:2025-10-30 21:30:1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建元二十七年,暮春。

长乐宫檐角的铜铃被暖风拂得轻响,廊下那株百年海棠开得正盛,粉白花瓣簌簌落在青玉阶上,叠出一层浅浅的香雪。

李瑶华临窗坐着,手里捏着的却不是寻常女儿家的绣针,而是一枚打磨得光滑的墨玉棋子——这是三年前东宫那场棋宴上,汪砚舟不慎遗落的。

“圣旨到——宁国公主李瑶华接旨!”

尖细而庄重的唱喏声自宫门外传来,李瑶华指尖的棋子微微一顿,随即若无其事地将其拢入袖中,由侍女白果扶着起身。

她今日穿了件月白色紧身袍袖上衣,领口袖口绣着银线缠枝莲纹,下罩一条翠绿烟纱散花裙,裙摆用金线绣着细碎的合欢花,走动时如春水泛波,漾开层层绿意。

腰间系着金丝软烟罗,打了个大大的蝴蝶结,垂落的丝带随着脚步轻轻摇曳,衬得身姿愈发窈窕。

倭堕髻斜斜挽在脑后,插着一支碧玉瓒凤钗,凤口衔着几颗圆润的东珠,鬓边还别着两支碧玉龙凤夹子,碎发垂在颈侧,衬得脖颈修长,肌肤胜雪。

她的眉眼生得极美,眼尾微微上挑,目光却不似平日那般清澈如水,反倒藏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期待;鼻尖小巧挺首,唇角噙着一抹浅淡的笑意,连那微微噘起的弧度,都透着几分按捺不住的雀跃。

大太监敬德双手捧着明黄圣旨,一步步走上台阶,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笑容。

他是景帝身边的老人,伺候几十年,却还是第一次见宁国公主接旨时,连耳尖都泛着红——这位公主虽非嫡出,却是景帝心尖上的明珠,寻常赏赐从不间断,可此刻的欢喜,分明与往日不同。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敬德展开圣旨,抑扬顿挫的语调在庭院中回荡,“宁国公主李瑶华,朕之三女,自幼聪慧灵敏,旦夕承欢皇太后与朕躬膝下,太后与朕疼爱甚矣。

今公主年己豆蔻,适婚嫁之时。

朕承皇太后懿旨,于诸臣中择佳婿与爱女成婚。

闻新城将军嫡次子汪砚舟人品贵重、仪表堂堂、且未有家室,与公主婚配堪称天设地造,朕心甚悦。

为成佳人之美,兹将宁国公主下嫁新城将军之子汪砚舟,一切礼仪由礼部尚书与钦天监正商议后待办。

布告中外,咸使闻之。

钦此。”

“汪砚舟”三个字入耳,李瑶华指尖轻轻蜷缩,袖中的墨玉棋子仿佛也有了温度。

她强压着心头的悸动,接过圣旨时,指尖触到微凉的明黄绫缎,却觉一股暖意从心底蔓延开来。

三年前的东宫棋宴历历在目:少年穿着宝蓝色锦袍,身姿挺拔如松,执棋时指尖骨节分明,落子干脆利落,赢了太子后,还转头对躲在廊柱后的她,露出了一抹清浅的笑。

“有劳公公了。”

李瑶华的声音清凌凌的,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白果立刻上前,从袖中取出锦盒,里面是一块莹润的羊脂白玉佩,雕刻着戏水鸳鸯。

敬德掂着分量,心中愈发了然——这长乐宫的赏赐向来大方,可今日公主的眼神,分明是揣着蜜。

他连忙谢过:“奴才恭喜公主,贺喜公主!”

送走敬德,长乐宫的宫女们立刻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夸赞。

李瑶华听着“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的话,脸颊微红,却没有像往常那样制止,反而伸手摸了摸鬓边的凤钗,低声道:“白果,替我挑那件石榴红的蹙金绣袄,再备些笔墨。”

白果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笑着应道:“公主是要去承乾宫谢恩?”

“不止。”

李瑶华转身走向内殿,唇角的笑意藏不住,“还要给父皇母妃说,这门婚事,我称心。”

内殿梳妆台前,菱花镜映出少女娇美的容颜。

白果为她换上石榴红蹙金绣袄,领口绣着缠枝牡丹,衬得她肤色愈发白皙,又取了支赤金点翠步摇插在发髻上,东珠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李瑶华对着镜子照了照,忽然想起三年前棋宴上,汪砚舟衣角绣着的暗纹也是牡丹,不由得笑出了声。

不多时,轿子便到了承乾宫。

殿内,景帝李呈正和昭皇贵妃谢昭并排坐在拔步床上,粉色纱帐绣着百子千孙图,温馨喜庆。

景帝穿着明黄龙袍,面容威严,见李瑶华进来,眼神瞬间柔和;谢昭则着桃红色宫装,领口绣着玉兰,看向女儿的目光满是疼爱——瑶华是她亲生的三公主,当年生产时险象环生,景帝便把所有的疼惜都给了这个女儿,连带着她这个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也愈发稳固。

“瑶华见过父皇、母妃。”

李瑶华屈身行礼,声音里的欢喜藏都藏不住。

李呈拉过她的手,细细打量:“刚接了圣旨?

瞧你这模样,倒是比朕还开心。”

谢昭也笑着打趣:“可不是嘛,眼睛都亮了。

说吧,是不是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被母妃点破心思,李瑶华脸颊更红,却也不扭捏,依偎在谢昭身边,轻声道:“母妃怎么知道?

三年前东宫棋宴,我见过汪砚舟一面,他……他下棋时特别厉害,还帮我捡过掉落的玉簪。”

这话一出,李呈和谢昭都笑了。

谢昭轻轻拍着她的手:“你当你父皇真的是随便选的?

前几日你借着给太子送点心的由头,去东宫打听汪砚舟的事,以为没人知道?”

李瑶华一惊,随即明白过来,原来父皇母妃早就看穿了她的心思。

她抬头看向李呈,眼中满是惊喜:“父皇……你是朕的宝贝女儿,”李呈刮了刮她的鼻子,语气宠溺,“你喜欢的人,只要人品端正,朕自然会为你促成。

汪砚舟那孩子,朕观察许久了,沉稳有担当,配得上你。”

正说着,殿外传来皇太后的声音:“哀家的宝贝孙女,这是有什么喜事,笑得这么开心?”

众人回头,只见皇太后在嬷嬷搀扶下走进来,暗红色宫装绣着金寿字纹,精神矍铄。

李瑶华连忙起身迎上去,依偎在她怀里:“皇祖母,父皇要把我嫁给汪砚舟啦!”

皇太后笑着抚她的发丝:“哀家早就知道了。

你这丫头,前阵子借着给哀家送参汤的名义,拐弯抹角问汪砚舟的事,当哀家老糊涂了?”

李瑶华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殿内顿时一片欢声笑语。

又聊了许久,皇太后略显疲乏,起身告辞时,握着李瑶华的手叮嘱:“嫁过去后要好好过日子,但若是受了委屈,一定要告诉哀家,哀家为你做主。”

“瑶华记住了。”

送完皇太后,李瑶华也向父皇母妃请辞。

走出承乾宫,春风拂过脸颊,带着海棠的香气,她忍不住从袖中取出那枚墨玉棋子,放在手心摩挲——再过不久,她就能光明正大地站在汪砚舟身边,与他一同看遍这京城的春夏秋冬了。

而此刻的新城将军府,汪砚舟刚从演武场回来,玄色劲装沾着尘土,却掩不住挺拔身姿。

他径首走向主院,刚进院门,就见母亲赵芫正指挥着下人搬箱子,院子里堆着各色绫罗绸缎和珠宝首饰。

“砚舟回来了!”

赵芫眼尖,立刻招手让他过来,“快看看这些,给公主的聘礼还缺什么?

宁国公主金枝玉叶,可不能委屈了她。”

汪砚舟摸了摸鼻子,有些无奈:“娘,婚期还没定呢,您这么着急做什么?”

“能不急吗?”

赵芫拉着他的手,眼神里满是好奇,“说起来,你和公主是怎么认识的?

前几日皇上召你入宫,回来就说要赐婚,你老实交代,是不是早就和公主有交情了?”

汪砚舟一愣,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三年前的画面:东宫棋宴后,他在廊下捡到一支碧玉簪,转头就看见一个穿着粉裙的小姑娘躲在柱子后,眼尾泛红,像是要哭了。

他把玉簪递过去,小姑娘接过,小声说了句“谢谢”,转身就跑了,只留下一串清脆的笑声。

后来他才知道,那是宁国公主李瑶华。

这几年,他偶尔会在宫宴上见到她,她总是安静地坐在昭皇贵妃身边,眼神清澈,却在与他对视时,会飞快地移开目光,耳尖泛红。

“就……几年前见过一面。”

汪砚舟含糊地回答,却没说,前几日入宫时,皇上曾笑着问他:“砚舟,朕的三公主瑶华,你觉得如何?”

当时他心中一动,鬼使神差地说了句:“公主温婉聪慧,是好女子。”

赵芫见他不肯多说,也不追问,自顾自地盘算着聘礼:“你大哥的婚事办得简单,你的可不行。

公主喜欢海棠,得在聘礼里加些海棠纹样的首饰……”汪砚舟站在一旁,听着母亲的絮叨,脑海中却反复浮现出李瑶华的模样——粉裙、玉簪、泛红的耳尖,还有那日宫宴上,她偷偷看他时,眼中那抹藏不住的光亮。

他忽然觉得,这门突如其来的婚事,似乎也没那么糟糕。

夕阳西下,将军府的炊烟袅袅升起,长乐宫的海棠依旧盛放。

两个怀着各自心思的人,都在期待着那场即将到来的婚礼,期待着将那点藏在心底的欢喜,酿成一辈子的相守。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