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受到了关爱减少后,他便更喜欢与家里面的可怜包落宁薇呆在一起,只有她还像以前一样,天天追着他要零嘴吃。
当然,宁薇的待遇也再一次下降,大家似乎都忘记了还有这样一个小傻子,只有李柯守着她,只有李柯会为她洗澡,为她抓跳蚤,给她递馒头。
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没有李柯,宁薇这个小傻子早死了!
当然,这家里没有变化的还有他父亲,一如既往的严格,每天监督他,使他的童年除了背书,就是写字。
李益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柯儿,你本身天资过人,又有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一定要好好读书,日后为国为民效忠才是。”
但有时也会牵扯出其他的事情,如“作为我的儿子,怎么可能是个蠢材,就算是个蠢材,我也能将他变成人才!”
又比如“大朗啊,你是我家的长子,肩负着振兴家族的使命,切不可鲁莽行事,肩负重任,为父对你寄予厚望!”
这些话,总是如巨石一般压在他的心里,使他的心性愈发深沉,异于常人的沉稳,给人一种少年老成的感觉。
随着李益的官衔越来越大,家里也陆陆续续添了一两个下人。
下人也都对他毕恭毕敬,心性不稳的下人早己被他父母调离,以免使他分心玩乐。
至此,唯一可以让他些许轻松的地方,也就只有和落宁薇待在一起的点点时光。
只有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对他说:“哥哥,要糖糖。”
在后面的岁月里,在许许多多的日夜中,六岁的李柯时常抱着两三岁的宁薇坐在屋檐下,对她念叨:“妹妹,他们都说你是傻子,但我不信,你赶快回来吧!
你要是回来了,我带你去爬山、钓鱼,将所有零食都给你吃,你别再傻了。”
回应他的只有傻宁薇傻乐呵的笑。
六岁的李柯,在学堂上己经大展了一番身手,写的一手好字,写的文章文辞凝练如金,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深远意境,既守古文章法,又藏个人风骨,诵之朗朗上口,品之余味无穷。
此后,众人便纷纷知晓,上西街的李侍郎家的公子柯天资过人,品行极佳,是百年难遇的天才,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
不少的人家都暗暗对李夫人递信,希望能与他家的公子结成连理。
但不知为何,李夫人都以:“我儿年纪尚小,不急议亲”给打发了。
李氏家族也基本上都以得此子而感到自豪,出门在外都要洋气几分,感觉自己家族马上就能跻身为顶级世家。
当然,这也让李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期待越大,压力便越大。
李益对这个孩子也就越严格,之前仅仅只是注意他身边是否有扰他身心的下人,而如今,对他的衣食住行都要一一过问才行,生怕哪里出现了纰漏。
之所以如此而为,是因为听到一些传闻,一些敌对家族嫉妒的暗讽,说什么早慧必夭这样的言论,传着传着便成了有人想要加害李珂,使得李家夫妻草木皆兵,对李柯身边的一切都小心万分。
在李柯九岁时,皇帝的太子也到了学龄期,皇帝想着为他找两三个伴读在身边,一起进修。
众位大臣家里有适龄儿童的人家,纷纷将自己的孩子举荐上去,李益也一样。
进宫面圣的孩子大概有西五十个,基本上都是六到十岁的孩子。
李柯在进宫后,头一次见到这么多同龄的小孩儿,好奇极了,众人纷纷开始大声喧哗。
这时,有一个七八岁的漂亮小男孩,穿着比较艳丽,来到他的身边,聊了起来,“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李益,你呢?”
“我叫苏茂,你想当伴读吗?”
李柯听到这个问题,不由回想起进宫前父亲曾对他说,以你的才能,可争一争这伴读第一人,这对你以后有着莫大的帮助。
随后回道“自然是想的,难道你不想当伴读?”
“不想,伴读是什么?
不就像个哈巴狗一样讨好太子嘛,我!
作为家里的老幺,从来都是别人讨好我的份。”
“那你为什么要来这里呢?”
“还不是我那将军苏大爷要求的,不然八抬大轿请我我都不来。”
“好吧,不过也没关系,这么多人,只要你想摆烂,应该是选不到你的。”
“嘿嘿,英雄所见略同。”
这时,大太监终于忍受不了庭院的嘈杂,公鸭嗓道:“肃静,现在所有人排成一排,挨个进场。”
听到这话后,苏茂连忙拉上李柯排队。
寝殿中,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一个又一个进来的儿童,他们清纯的脸上透露着紧张。
一旁的太监,边看着进来的儿童,一边对皇帝低声说道:“陛下,这位是苏茂,苏大将军的第三子。”
“哦?”
皇帝看着端坐在不远处的苏茂说道:“你擅长什么?”
“回陛下,草民没有什么擅长的东西。”
“那开始考试吧!”
一系列考试下来,苏茂信心满满,他非常自信自己绝对上不了。
皇帝看着即将装进箱子里的试卷,不由打断,“拿来给朕瞧瞧。”
“喏”太监将手中的试卷呈给陛下。
本来皇帝想着,这封试卷只要不是那么差,就可以让他当伴读。
可没想到,就瞟了一眼,看到龙飞凤舞的字,却写着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他瞬间就明白了,这小子,很明显没想着认真答题,态度极其不端正,但又因为身份,不好难为他,真拽!
不知天高地厚!
狂妄!
于是没好脸色地对着他,语气不善地说:“你可以下去了。”
随后,进来的便是李柯,太监说了他的来头后,皇帝点头示意。
一番测试下来,皇帝也拿起了他的试卷,看到苍劲的字,行云流水的回答。
不由心中一哂,‘那小子不屑一顾,却是其他人梦寐以求。
’他赏识地夸赞了一句:“不错,你算一个。”
出殿后,苏茂慢悠悠地在前面等着李柯,“你考的怎样?”
“还行。”
“那就好,下次咱们可以一起聚聚,这次我就先走了。”
“嗯,下次再见。”
走了一段路,远远就看到了李府门口站着一群人,等李柯走上前,李母迫不及待问道:“如何?”
“尚可。”
“先别在这外面了,进屋聊。”
李父招呼着众人进府。
回到屋内,李父也放下了面子,着急的问“陛下可有表现?”
“陛下说我的文章不错。”
这话一出,李父瞬间一喜,“那就好。”
“父亲要是无事,儿先去休息了。”
“那你今天可有其他事情发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