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入禁城三日后,天未亮,沈微婉就被青禾叫醒。
简单梳洗后,换上了柳氏“精心”准备的入宫服饰——一件半新不旧的桃红色宫装,料子普通,绣工也粗糙。
头上只插了一支柳氏赏的、镶着几颗劣质珍珠的步摇。
青禾看着自家姑娘这副模样,眼圈红红的:“姑娘,这也太……无妨。”
沈微婉按住她的手,“这样正好。”
太过张扬,只会成为众矢之的。
她现在最需要的,是低调,是隐藏。
丞相府门口,己经停好了一辆并不起眼的青布马车。
没有送亲的队伍,没有热闹的锣鼓,只有柳氏和几个管事站在门口,脸上挂着程式化的笑容。
沈清瑶没有来,想来是怕见了她尴尬,或是不屑于送一个替自己入宫的庶妹。
“微婉,一路保重。”
柳氏假惺惺地叮嘱,“到了宫里,要谨言慎行,多听多做,少说话。
若是能得皇上恩宠,别忘了家里。”
“女儿记住了。”
沈微婉屈膝行礼,没有多余的话。
她转身踏上马车,青禾作为陪嫁丫鬟,也跟着坐了上来。
马车缓缓启动,驶离了丞相府。
沈微婉撩开马车窗帘,最后看了一眼这座囚禁了她十几年的牢笼,眼神复杂。
再见了,丞相府。
从今往后,她的人生,将在另一座更大、更冰冷的牢笼里展开。
马车走了将近两个时辰,才抵达皇宫的午门外。
沈微婉和其他一同入选的秀女们在宫人的指引下,下了马车,换乘宫中的小轿,前往储秀宫。
一路上,沈微婉默默观察着。
皇宫果然气派非凡,红墙高耸,宫阙连绵,飞檐翘角,雕梁画栋。
只是这繁华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和枯骨。
其他秀女们大多出身不凡,一个个锦衣华服,妆容精致,脸上带着兴奋和忐忑。
她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着,互相打探着对方的家世背景。
偶尔有人看向沈微婉,见她衣着普通,神态淡然,便都露出了轻视的目光,没人愿意主动和她搭话。
沈微婉对此毫不在意,独自站在一旁,安静地等待着。
储秀宫很大,庭院深深,绿树成荫。
秀女们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暂住。
沈微婉和另外三个秀女分到了一间偏房。
那三个秀女分别是吏部尚书之女李嫣然、礼部侍郎之女赵灵犀,还有一个是武将之女孙梦瑶。
李嫣然和赵灵犀出身文官世家,举止文雅,很快就聊到了一起。
孙梦瑶性格爽朗,不拘小节,见沈微婉一个人坐着,便主动走了过来:“喂,你叫什么名字?
是哪家的小姐?”
沈微婉抬眸,对她笑了笑:“我叫沈微婉,是丞相府的。”
“丞相府?”
孙梦瑶眼睛一亮,“那你认识沈清瑶姐姐吗?
她可是京中有名的才女!”
沈微婉心中微不可察地一顿,随即淡淡道:“嫡姐的名声,我自然是听过的。”
她没有说自己是庶女,也没有说替嫁的事。
在这宫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孙梦瑶似乎没察觉到她的异样,大大咧咧地坐下:“我叫孙梦瑶,我爹是镇国将军。
以后咱们就是室友了,有什么事尽管说!”
沈微婉点点头:“多谢孙小姐。”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青色宫装、面容严肃的嬷嬷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几个小太监和宫女。
“都给我安静点!”
嬷嬷的声音尖锐而严厉,“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宫里的人了,要守宫里的规矩!
我是储秀宫的刘嬷嬷,负责教你们规矩。
若是有谁不听话,或是学不好规矩,可别怪我不客气!”
秀女们都吓得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刘嬷嬷扫了众人一眼,目光在沈微婉身上停顿了一下,见她衣着朴素,眼神却很平静,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露出惶恐之色,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现在,都跟我到院子里来,我教你们行礼!”
接下来的几天,秀女们开始了枯燥而严格的规矩学习。
请安礼、跪拜礼、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气、甚至是吃饭的仪态,都有严格的要求。
稍有不慎,就会被刘嬷嬷厉声斥责,甚至用戒尺惩罚。
沈微婉学得很认真,也很刻苦。
她知道,这些规矩是她在后宫立足的基础。
她的动作标准而优雅,声音轻柔而清晰,很快就博得了刘嬷嬷的一丝认可。
而其他秀女,有的因为娇生惯养,难以适应,常常出错;有的则心思活络,趁着学习的间隙,暗中拉拢关系,或是打探消息。
沈微婉始终保持着低调,不与人结怨,也不与人深交。
她只是默默地观察着,将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记在心里。
她发现,李嫣然看似温和,实则心机深沉,暗中与几个家世相当的秀女来往密切;赵灵犀则有些胆小懦弱,总是跟在李嫣然身后;而孙梦瑶虽然爽朗,但性子太首,容易冲动,恐怕会吃亏。
这日下午,学习结束后,沈微婉独自一人来到储秀宫的花园里散步。
她找了一个僻静的石凳坐下,拿出随身携带的《棋谱》,慢慢翻阅着。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就在她看得入神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姐姐在看什么书呢?”
沈微婉回头,只见一个穿着粉色宫装的秀女站在不远处,笑容甜美,眼神清澈。
这是她入宫后,第一个主动向她示好的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