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其他《灵狐赠笔寒窗夜雨遇仙缘讲述主角柳文清柳文清的爱恨纠作者“大明湖畔的胖嬷嬷”倾心编著本站纯净无广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男女主角分别是柳文清的其他小说《灵狐赠笔:寒窗夜雨遇仙缘由网络作家“大明湖畔的胖嬷嬷”倾情创描绘了一段动人心弦的爱情故本站无广告干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15111章更新日期为2025-11-08 02:23:19。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灵狐赠笔:寒窗夜雨遇仙缘
主角:柳文清 更新:2025-11-08 03:35:38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清朝道光年间,沂蒙山脉纵贯鲁南,沂水县城坐落在群山环抱的河谷之间,
城西三十里有座西山,山不高却林深谷幽,常有鸟兽出没。山脚下散落着几户人家,
最偏远的一间茅草屋,便是书生柳文清的居所。这一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刚入十月,
便已寒风刺骨。夜幕降临时,茅草屋内的烛火如豆,映着柳文清清瘦的身影。他年方二十,
面容俊朗,只是眉宇间带着几分挥之不去的愁绪。
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打了好几块补丁,袖口磨得发亮,却依旧浆洗得干干净净。
他正借着微弱的光亮苦读,冻得发紫的手指紧紧握着书卷,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嘴里还低声吟诵着《论语》中的章节,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柳文清本是沂水县城内小康之家的子弟,父亲柳秀才一生苦读,却始终未能考取功名,
便将全部希望寄托在独子身上。他自幼聪慧,三岁识千字,五岁能背诗,七岁便可写文章,
曾被沂水知县赞为“神童”。可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前,父亲染重疾离世,
家中为了治病耗尽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母亲本就体弱,经此打击一病不起,
没过半年也撒手人寰。双亲离世后,债主临门,柳文清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物件,
才勉强还清债务,最后只剩下这间祖上传下来的西山茅草屋。他不愿寄人篱下,
便带着仅剩的一箱书籍,搬到了山脚下独居。平日里,他靠上山采些草药、打些柴薪,
换些米粮和灯油,勉强维持生计,其余时间便一心苦读,盼着能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告慰父母在天之灵。只是这日子过得实在艰难。米缸里的糙米所剩无几,
堪堪够支撑三五日;灯油更是省了又省,每晚只敢点一小盏油灯,读到半夜便不得不吹灭,
借着窗外的月光默念经文。此刻,窗外的风呜呜地刮着,像鬼哭狼嚎一般,卷着细碎的雪粒,
打在破旧的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屋内没有炭火,寒气从四面漏进来,
冻得柳文清瑟瑟发抖,他不停地搓着双手,哈出一口白气,试图暖一暖冻僵的手指,
目光却依旧没有离开手中的书卷。“唉,”他轻轻叹了口气,合上书本,
望着跳动的烛火出神,“这般光景,何时才能熬出头?若此次乡试再不能中,
恐怕连糊口都成问题了。”乡试在即,不过三个月便是考期,
可他连买笔墨纸砚的钱都快凑不齐了,更别说打点行囊、前往省城赴考的路费。想到这里,
柳文清心中一阵酸楚,眼眶不由得红了。他抬手抹了抹眼角,强压下心头的苦涩,
重新翻开书本:“不能放弃,父亲母亲在九泉之下看着我,我一定要争气。”就在这时,
门外忽然传来一阵细碎的呜咽声,断断续续,夹杂在呼啸的风声中,若有若无。
柳文清起初以为是风声作怪,并未在意,可那呜咽声越来越清晰,带着几分哀怜,
像是某种小动物受了伤。他皱了皱眉,放下书卷,起身走到门边。
茅草屋的门是用几块木板拼凑而成的,缝隙很大,冷风从缝隙里灌进来,让他打了个寒颤。
他伸手拉开门闩,吱呀一声,门被推开一道缝。一股寒风夹杂着雪粒扑面而来,
柳文清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抬眼望去。只见雪地里,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蜷缩在门槛旁,
浑身的毛发被雪打湿,紧紧贴在身上,显得格外瘦小。它的后腿被捕兽夹死死咬住,
铁锈色的血迹染红了周围的白雪,看起来触目惊心。那狐狸抬起头,
一双琥珀色的眼睛望着柳文清,眼神里满是痛苦与哀求,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
仿佛在向他求救。柳文清心中一动。西山之上常有猎户设下捕兽夹,
捕捉狐狸、野兔之类的猎物,皮毛可以卖个好价钱。这白狐毛色纯正,
想必是猎户眼中的上等货。只是此刻,这生灵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伤口不断流血,
模样实在可怜。村里的老人常说,狐狸乃是灵异之物,善通人性,却也最是媚惑害人,
寻常人遇到都要绕道走,以免惹祸上身。可柳文清看着白狐那双清澈的眼睛,
心中的怜悯之情压过了所有顾虑。他想起父亲生前常说的话:“万物有灵,皆应善待。
”父亲一生乐善好施,哪怕自己日子过得拮据,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物,也从不吝啬。
“罢了,不管你是妖是灵,总归是一条性命。”柳文清喃喃自语,
弯腰小心翼翼地将白狐抱了起来。白狐的身体冰凉,轻得像一团棉花,
它似乎感受到了柳文清的善意,没有挣扎,只是温顺地靠在他的怀里,
喉咙里的呜咽声也渐渐平息了。柳文清快步将白狐抱进屋内,轻轻放在铺着干草的墙角,
又连忙关上房门,抵挡寒风。他借着烛光仔细打量这只白狐,只见它通体雪白,
没有一丝杂色,毛发柔软顺滑,只是后腿的伤口处血肉模糊,捕兽夹的铁齿深深嵌进肉里,
看着就让人心疼。白狐的眼睛很大,琥珀色的瞳孔晶莹剔透,此刻正安静地看着柳文清,
眼神里满是信任。柳文清来不及多想,转身从木箱里翻出父亲留下的药箱。
药箱是用上好的桃木制成的,虽然有些陈旧,却依旧完好。
里面装着一些常用的草药和疗伤的药膏,都是父亲生前采集炮制的,父亲去世后,
他便一直珍藏着,平日里自己受伤都舍不得用。他先找来一块干净的破布,又倒了些许温水,
小心翼翼地擦拭白狐后腿的伤口,清洗掉血迹和污物。白狐似乎感受到了疼痛,
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却依旧没有挣扎,只是用脑袋轻轻蹭了蹭柳文清的手,像是在安抚他。
柳文清心中一暖,动作更加轻柔了。清洗干净伤口后,他取出一瓶止血的药膏,
用指尖蘸了些许,轻轻涂抹在白狐的伤口上。药膏是用多种名贵草药制成的,药效极佳,
刚一涂上,伤口的流血便减缓了许多。随后,他又找来一些干净的布条,
将白狐的后腿轻轻包扎好,尽量避免压迫到伤口。做完这一切,柳文清才松了口气。
他看着白狐,笑着说:“这下应该好多了,你安心在这里养伤吧。
”白狐眨了眨琥珀色的眼睛,对着柳文清点了点头,像是听懂了他的话。
柳文清转身走到桌边,将仅剩的半个窝头掰碎,放在一个干净的碗里,又倒了些温水,
端到白狐面前。白狐饿极了,低头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吃得十分香甜。
看着白狐进食的模样,柳文清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暖意。这间茅草屋平日里只有他一个人,
冷冷清清,如今多了一个小生灵相伴,竟让他觉得不再那么孤单了。接下来的几日,
柳文清便悉心照料着白狐。他每天都会上山采些新鲜的草药,更换白狐腿上的包扎,
还会把仅有的食物分一半给白狐。他自己常常吃不饱,却从未亏待过这只白狐。
白狐的伤势恢复得很快,或许是因为灵性十足,又或许是因为药膏药效显著,不过五日,
它的伤口便结痂了,已经能够勉强站立行走。它也渐渐适应了茅草屋的生活,
不再像刚来时那般拘谨,时常会在屋内踱来踱去,或者趴在柳文清的脚边,
安静地看着他读书。柳文清读书累了,便会摸摸白狐的脑袋,和它说说话。
虽然白狐不能开口回应,却总能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情绪,时而好奇,时而温顺,
时而又带着几分俏皮。柳文清常常觉得,这只白狐通人性得很,仿佛能听懂他所有的心事。
奇妙的是,自从白狐来了之后,柳文清发现自己的学业有了惊人的进步。
以前那些晦涩难懂的经文,他读几遍便能通晓要义;原本卡顿的文思,也变得流畅起来,
写文章时妙笔生花,常常一气呵成。他心中十分诧异,起初以为是自己用功的缘故,
可久而久之,他发现每当白狐趴在他身边时,他的头脑便会格外清醒,记忆力也大增,
那些枯燥的典籍仿佛有了生命力,一个个文字都鲜活起来。这日夜里,月色皎洁,
透过窗纸洒进屋内,照亮了书桌。柳文清正在背诵《孟子》,白狐趴在他的脚边,
耳朵时不时动一下,像是在认真倾听。忽然,白狐站起身,用脑袋蹭了蹭柳文清的裤腿,
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叫声。“怎么了?”柳文清低头看着它,疑惑地问道。白狐叼住他的裤脚,
轻轻拉扯了一下,然后转身朝着门口的方向走去,走几步便回头看一眼,像是在示意他跟上。
柳文清心中好奇,不知道这白狐要带他去哪里。他放下书卷,起身跟着白狐走出了茅草屋。
屋外的月光正好,雪已经停了,天地间一片洁白,银装素裹,美不胜收。寒风依旧凛冽,
却比前几日小了许多。白狐在前面引路,沿着屋旁的一条小径往山上走去。
这条小径十分偏僻,平日里柳文清上山采草药也很少走这里,没想到竟然通往山壁深处。
柳文清跟着白狐走了约莫半个时辰,脚下的路越来越陡,周围的树木也越来越茂密。
月光透过树枝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显得有些诡异。可他看着白狐的背影,
心中却没有丝毫畏惧,反而充满了好奇。忽然,白狐停了下来,转身对着柳文清叫了一声。
柳文清走上前,只见前方的山壁上竟然有一个隐秘的洞口,洞口被茂密的灌木丛遮挡着,
若不是白狐引路,根本无从发现。洞口不大,仅容一人弯腰通过,里面黑漆漆的,
隐约能感受到一股温润的气息扑面而来,与外面的寒冷截然不同。“你是要带我进去?
”柳文清看着白狐,问道。白狐点了点头,率先钻进了洞口。柳文清犹豫了一下,
也弯腰跟了进去。洞内起初十分狭窄,只能匍匐前进,走了约莫十几步,
空间忽然变得开阔起来。柳文清站起身,惊讶地发现,洞内别有洞天。
洞顶镶嵌着许多发光的矿石,发出柔和的蓝光,将整个洞穴照亮,如同白昼。洞内地面平坦,
铺着一层柔软的干草,一侧的石壁上摆放着几张石桌石凳,
石桌上竟然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与数卷古书,书页泛黄,看起来颇有年代感。
洞穴深处还有一股清泉流淌,水声潺潺,为这静谧的洞穴增添了几分生机。
柳文清正惊叹于洞内的景象,忽然,一道白光闪过,他身旁的白狐身形一晃,
化作了一位身着白衣的老者。老者鹤发童颜,面容清癯,眼神深邃,
透着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他对着柳文清拱手作揖,声音温和地说道:“恩公搭救老朽性命,
无以为报。观你志向高远,心地善良,愿助你学业有成。”柳文清惊得目瞪口呆,
半晌才反应过来,连忙拱手还礼:“老仙翁……莫非您便是这白狐所化?”“正是老朽。
”白衣老者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老朽乃是西山灵狐,修行已有五百余年。前日下山觅食,
不慎误入猎户设下的捕兽夹,若非恩公出手相救,恐怕早已命丧当场。
”柳文清心中震撼不已,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救下的竟然是一只修行数百年的狐仙。
他定了定神,说道:“仙翁言重了,举手之劳而已,何足挂齿。晚辈柳文清,
不过是一介书生,能得仙翁信任,已是三生有幸。”“恩公不必过谦。”狐仙说道,
“老朽观你虽家境贫寒,却心怀大志,品性端正,且有一颗仁爱之心,实属难得。
如今科举在即,恩公正需助力,老朽不才,愿为恩公指点迷津。”柳文清心中又惊又喜,
连忙拜谢:“若能得仙翁指点,晚辈感激不尽!只是晚辈资质愚钝,恐辜负仙翁厚望。
”“恩公不必妄自菲薄。”狐仙扶起他,笑着说道,“你聪慧过人,只是缺少名师点拨。
这些古书都是老朽珍藏多年的典籍,其中不乏孤本秘籍,恩公可随意研读。今后每夜,
老朽便在此为你讲解经义、点拨文章,助你早日金榜题名。”柳文清再次拜谢,
心中充满了感激。他看着石桌上的古书,
只见封面上写着《尚书释义》《春秋详解》《文选评注》等字样,
都是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珍本,心中不由得大喜过望。自此之后,每夜三更,
柳文清便会跟着白狐白日里狐仙依旧化作白狐相伴左右来到山洞中。狐仙学识渊博,
远超凡人,无论是儒家经典、诗词歌赋,还是历史典故、策论技巧,他都了如指掌。
他讲解经义时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常常能一语点醒梦中人,让柳文清茅塞顿开。
柳文清本就聪慧,再加上狐仙的悉心指导,学问一日千里。以前那些困扰他许久的难题,
如今都迎刃而解;写起文章来更是思如泉涌,立意高远,文采斐然。
他每晚在山洞中苦读至天明,虽然疲惫,却精神饱满,心中充满了希望。
白狐狐仙对柳文清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他背诵经典,还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若是柳文清稍有懈怠,或者文章写得敷衍,狐仙便会严厉批评,直到他改正为止。
柳文清知道狐仙是为了他好,心中毫无怨言,反而更加刻苦努力。平日里,
柳文清依旧上山采草药、打柴薪,维持生计。白狐便跟在他身边,
有时会帮他指引草药的位置,有时会在他遇到危险时比如遇到毒蛇猛兽发出警示,
让他化险为夷。山下的村民偶尔会看到柳文清身边跟着一只白狐,心中都十分诧异,
纷纷议论纷纷,说他被狐妖缠上了,恐怕会惹祸上身。甚至有几个好事的村民劝他赶走白狐,
以免被害。柳文清却不为所动,他知道白狐狐仙的心意,也感激它的帮助。
他对村民们说:“这白狐通人性,从未害过我,反而多次帮我,它是我的恩人,
我怎能赶走它?”村民们见他固执己见,也不再劝说,只是平日里远远看到他,便绕道而行,
生怕被狐妖沾染了晦气。柳文清对此毫不在意,他一心扑在学业上,只盼着能早日考取功名,
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时光飞逝,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乡试的日子越来越近。这日夜里,
柳文清依旧在山洞中苦读,狐仙看着他,眼中满是欣慰。“恩公,
明日你便要启程前往省城赴考了。”狐仙说道,“这些日子你的学问已有大成,
此次乡试定能高中,只是考场上需沉稳应对,不可急躁。
”柳文清点了点头:“晚辈谨记仙翁教诲。只是晚辈囊中羞涩,
赴考的路费和食宿费用还未凑齐,不知该如何是好。”狐仙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个布袋,
递给柳文清:“这里面有一些碎银,足够你赴考之用。这些都是老朽平日里积攒的,
恩公不必推辞。”柳文清接过布袋,打开一看,里面果然装着几十两碎银,
足够他往返省城的路费和食宿开销。他心中感动不已,再次拜谢:“仙翁大恩,
晚辈无以为报,唯有考取功名,日后多做善事,以报答仙翁的相助之情。”“恩公有心了。
”狐仙说道,“此外,老朽还有一物相赠。”说着,他从石桌上拿起一支毛笔,递给柳文清。
这支毛笔看起来与寻常毛笔并无不同,笔杆是用紫竹制成的,笔毫洁白柔软,
只是隐隐透着一股淡淡的灵气。柳文清接过毛笔,只觉得入手温润,
一股清流从笔尖涌入指尖,传遍全身,让他精神一振。“此笔乃是老朽用自身灵气炼化而成,
名为‘灵慧笔’。”狐仙说道,“此笔沾我灵气,可助你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助。但切记,
学问本在自身,此笔只能助你一时,不可依赖外力。日后为官,更要清正廉明,为民做主,
不可辜负了这身学问,也不可辜负了老朽的期望。”柳文清双手捧着灵慧笔,
郑重地说道:“晚辈谨记仙翁教诲,日后定当清正廉明,报效国家,造福百姓,
绝不辜负仙翁的厚爱与期望!”狐仙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欣慰:“恩公此行一路顺风,
老朽在此等候你的佳音。待你金榜题名之日,便是我们重逢之时。”次日清晨,
柳文清收拾好行囊,将灵慧笔小心翼翼地放进笔袋,又带上狐仙赠送的碎银,准备启程。
白狐狐仙送他到山脚下,眼中满是不舍。“仙翁,晚辈告辞了。
”柳文清对着白狐深深一揖,“待晚辈考完归来,再向仙翁道谢。”白狐对着他点了点头,
叫了几声,像是在为他道别。柳文清转身踏上前往省城的路,白狐仍站在原地,
琥珀色的眼睛望着他的背影,直到那抹青布长衫的身影消失在山路尽头,才缓缓转身,
隐入西山的密林之中。从沂水到省城济南府,有近百里路程,柳文清舍不得花钱雇车,
便背着行囊徒步前行。冬日的山路崎岖难行,寒风如刀割般刮在脸上,他却丝毫不觉辛苦,
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忐忑。
行囊里装着狐仙赠送的碎银、几件换洗衣物、一叠宣纸和那支灵慧笔,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